□孟向东 刁良梓 黄孟照 王丙双
南阳市是典型的人口大市、教育大市,在底子薄、财力弱的情况下,教育事业逆风而上、突破发展——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百校万人出校园”得到中央文明办肯定;在全国率先开发启用“中小学师德评价系统”,立德树人的南阳做法在全省推广;普通高考质量连年攀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教育资源持续扩充。张仲景国医大学已经具备教育部医学本科高校设置条件;南阳市一中新校区全力推进;中心城区17所15年一贯制完全学校投入使用;唐河县职教中心今秋开始招生。
教育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和稳定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每年向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5万余人,职教工作经验在今年全省职业教育大会上作为唯一一个地市进行交流。
教育惠民持续彰显。落实“双减”政策,成功做法入选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中小学课后服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被评为河南省100件“群众满意度高的实事”之一。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南阳,南阳教育人倍感振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清晰的思路、更务实的举措、更优良的作风,全力跑出了南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南阳市教育局局长杨文普深情地说,多年来,南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强投入、促改革、提质量。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南阳的厚爱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更为不平凡的奋进之路。
擘画蓝图向未来
4月14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带着对教育的殷殷关怀,深入中心城区部分学校、南阳市教育局调研教育工作:
“办学条件如何?学生休息时间如何保障?有什么困难?”市委书记对教育的关心和深深的教育情怀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真心真意重视教育,全心全意关爱教师,诚心诚意解决困难,当好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朱是西意味深长的讲话,不但成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底气,更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在南阳市编制的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看到,该市明确了“一二三四”发展思路:“一”就是把南阳教育打造成与省副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全省教育高地、全国教育名地;“二”就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新使命教育两大任务;“三”就是教育发展的三大主题:优质、均衡、公平;“四”就是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撑:教育保障优、教育结构优、教育队伍优、教育方式优。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阳教育改革发展的遵循,构建了南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蓝图在给我们以美好向往的同时,更是锚定了发展总纲领,清晰了实施路径。
该市将聚焦评价抓落实、聚焦特色成“高峰”、聚焦改革增活力、聚焦安全保大局,坚定不移地打好“七大攻坚战”:打好质量提升攻坚战,啃下“硬骨头”,确保普通高考向上态势;打好“双减”攻坚战,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学生负担减下来;打好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开展“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目标已定,未来已来。务实勤勉的教育人正以百米竞跑的姿势,展开一轮又一轮的改革与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步履更加铿锵有力。
打造十万“铁骑兵”
西峡县以“擦亮疑探名片打造高效课堂”三年攻坚行动为载体,共分高中、幼特教、中小学3个学段,参赛教师共计1795人,学科全覆盖;社旗县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同时进行,以赛促研,上下同频共振……
眼下,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和各个县区,“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南阳将用5年时间,在全市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创优、校校出彩的课堂教学改革热潮,实现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逐步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这只是一个缩影。南阳市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狠下苦功,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连续多年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评体系,通过“聘用制教师”破解编制不足的瓶颈制约,2016年以来全市补进中小学教师近4万名。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长效机制,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每人每月500元、高出省定标准1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提高标准、扩大受益面并鼓励各地差异化发放,其中内乡县依据偏远程度、分类定档发放生活补助的做法,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推广。
师德立,则教育兴;师德兴,则教育强。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21年年底,南阳市又在全省率先启用中小学师德评价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南阳培育出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爱之师、乐教之师,成为建设教育强市的“铁骑兵”。
用好评价“指挥棒”
每个述职人既是“答卷人”,又是“阅卷人”,这样的述职大会你见过吗?这一幕就出现在1月26日下午到27日上午,南阳市教育局举行的2021年度局机关科室、二级单位、学校的负责人述职大会上。
与以往不同的是,每个述职人述职完毕,由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学校的负责人组成的评委团,对述职人进行现场打分,打分结果作为对各科室、单位、学校年度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当评委的杨文普一语点题:“通过述职,激发全员争当‘业务上堪称专家,人品上绝对楷模’的躬行者、示范者、引领者;营造‘以结果论英雄,为干好者喝彩’的浓厚氛围。”
杨文普到教育局上任伊始,就响亮地提出了“教育评价”,他说,通过评价,把标准“立”起来、把机制“建”起来、把导向“树”起来,切实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教育质量绿色高质,确保各县市区比学赶超、奋勇争先。
抓住龙头评县市区教育。出台对各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学前教育评价方案、义务教育评价方案、普通高中教育评价方案、职业教育评价方案,另外把县区对教育的投入情况、教育保障情况、学校布局以及大班额情况、规范办学情况全部纳入评价之中。抓住关键评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抓好了课堂,“双减”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全市开展“十万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市、县、乡、校四级联动,所有教师全参与,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学科全涉及,最终每一所学校都优质、每一类教育都优等、每一名学生都优秀,缩小县域、城乡、校际差距。抓住核心评观念能力和作风。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未来学生。南阳市加强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育人水平的评价,增强“本领恐慌”的紧迫感,促使教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专什么。加强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的评价,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一月一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督促所有同志对照目标找问题、对照问题建台账、对照台账去销号,抢着干、拼着干、务实干,有评比的工作争第一、没有评比的工作创经验。
“南阳市教育局利用评价这一杠杆的撬动作用,激励各地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得到了市委书记朱是西的高度评价。”南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乔栓旺表示。
关于这样做的意义,南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平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既要尽心尽力解决教师所需所盼、保障教师切身权益,更要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撑腰鼓劲,以教育的出彩为建设全省副中心城市添彩!
提质增效减负担
5月12日下午5点多,一走进南阳市第十二小学的校门,扑面而来的就是第二课堂的欢腾场面:操场上有的孩子在跳绳、有的在踢球,还有的在做游戏;教室里,舞蹈、手工、音乐等多样兴趣活动成为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去年秋季开学以来,南阳市教育局把课后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提高课后服务工作精准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把家长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把课后服务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在校时间延长,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这段时间?南阳市完善课后服务政策体系,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实施、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并要求各地各学校按照“全面覆盖、保障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的总要求,不等不靠,“一地一策”“一校一案”迅速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
截至目前,全市1882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了课后服务,136.3万名学生、8.86万名教师参与,师生参与率分别达93.26%、93.4%,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行走南阳,感受最深的是,不少地方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学生们正告别“题山题海”,化身“美食家”“书法家”“劳动标兵”……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感动的话语,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优质均衡教育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福祉和温暖,这样的画面必将被历史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