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与区域创新网络是“绝配”(评论员荐书)

《河南日报》(2022年05月14日   第05版)

□薛世君

《大都市圈的嬗变》一书的副题为“当代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化机理比较”,将都市圈发展置于区域发展战略变迁的背景之下加以探讨,论述了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之于都市圈发展的重要作用。发展都市圈,恰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融汇点。

遍观世界,比如英国伦敦创新区、日本筑波科技园、韩国大德创新城等,这些成熟的都市圈往往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网络,均可见到政府政策支持、大学智力支持、大中小企业作为创新创业核心主体成功运营、形成互动协作的创新网络建设经验。

目前,在我国已获国家批复的五个都市圈中,南京都市圈要“打造全球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策源地”,福州都市圈要“打造科技创新走廊”,成都都市圈通过“高水平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长株潭都市圈通过“培育高水平创新平台集群”来“深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西安都市圈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无一例外,这些都市圈均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上雄心勃勃、着力颇深。

河南在这方面的战略布局,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一方面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从重建重振省科学院、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到建设一批省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从打造郑大、河大“双航母”,到高标准建设中原龙子湖智慧岛……向创新发展进发,加快创新生态布局,已经成为主旋律和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将郑州都市圈从“1+4”扩容到“1+8”,进一步打开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想象空间。

郑州都市圈扩容到“1+8”,龙头城市的凸显、经济腹地的拓展和产业体系的丰富,均更加有利于打造雨林式的创新生态。河南省发改委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将聚焦创新、产业等6个方面进行谋划,明确提出“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重点以G30为主轴推进郑开科创走廊建设,打造沿黄科技创新带。”而且,河南还树立了一个新目标——“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创新联合体”,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以“1+8”郑州都市圈为载体和平台,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冲刺“国家创新高地”,应该怎么办?《大都市圈的嬗变》一书结合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提出了支撑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的三大关键条件:一是政府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二是政府引导建设保障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三是政府部门参与建设良好的创新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河南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的一系列顶层设计,从《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意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工作方案》,到《河南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这样的细化举措,再到郑州都市圈发展的一系列动作,奔向的目标就是大都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