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珂 石五一
12月8日,走进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座标准化的厂房鳞次栉比,企业生产热火朝天,一派欣欣向荣。
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6.2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9.6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5家,从业人员1.7万人。作为全县产业发展主阵地、经济增长极,该开发区围绕培育新型功能材料主导产业,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
尤其是今年以来,该开发区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盘活清退等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效。
打造五大专业园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当天,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环保包装专业园内,已入驻企业正紧张生产,三期项目正抓紧施工。
环保包装专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是目前全省唯一生产一次性食品包装材料的专业园区。园区已入驻企业7家,有从业工人近400人,三期项目全部完工投产后可吸引20余家企业入驻,吸纳用工2000余人。2021年实现产值3.6亿元。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今年以来,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深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共开工建设项目27个,总投资52.11亿元,谋划项目8个,为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出抓好环保包装、绿色食品、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高低压电气“五大专业园区”建设,打造高标准、现代化专业园区亮点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高低压电气专业园致力打造全省最大智能电气孵化基地,一期项目吸引近1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全面进入收尾阶段,12栋标准化厂房交付企业使用;绿色食品产业园占地740亩,引入30家食品企业,计划总投资60亿元……
在专业园区和重大项目支撑下,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保持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今年前9个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1亿元,增速47.2%;工业总产值121.93亿元,增速11.7%;业务收入114.9亿元,增速12.3%;实现税收1.5亿元。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被全市通报表扬。
争当金牌“店小二”用心服务企业发展
从一家维修变压器的小作坊,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形成产业园,天晟电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之前周边上下游配套企业少,生产成本降不下来,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只能望洋兴叹。”天晟电气总经理周晓亚说。得知情况后,该开发区上马高低压电气专业园项目,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成立工作专班,出台扶持政策,提供个性化服务……3年来,该开发区“筑巢引凤”,吸引近10家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形成集铁芯、电磁线、电器元配件三大核心制造、安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产品配套率达75%以上。
优化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实行“五账”工作法,跟踪督促工作事项,干一项销一项,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落实、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
“我们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年’活动,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压实争当金牌‘店小二’工作理念,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扫除障碍,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乔东涛说。
全力落实要素保障,解决用水、用电、用地难题;组织召开企业家培训会,全方位解读惠企政策,帮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探索“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新路子,实现拿地即开工;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流资不足等问题……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今年前10个月,开发区引进项目24个、总投资41.15亿元,已投产6个、在建10个、正在办理手续8个;全开发区入驻项目47个、总投资102.16亿元。
持续开展“百园增效”提升园区亩均效益
日前,河南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围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实现郏县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艾通科技在该开发区的引导下,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近三年投入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获得已授权专利37项。2021年营业收入达2亿多元,税收1500多万元。
创新是第一动力。郏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培育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围绕“产学研用”,与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宣讲,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不断激发园区创新活力。
创新是提升园区亩均效益的措施之一。今年以来,该开发区持续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进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天晟电气、拓宇电气、晟仕博等6家企业土地合宗工作,目前正在稳妥推进2家企业土地合宗及房屋产权登记。
规划修编和区域评估。按照“整合、扩区、调规”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制定经开区整合初步方案,稳妥推进总体发展规划,跟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和区域评估。
盘活清退低效企业。分析研判出15家需盘活、清退的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建立台账,明确工作任务,采取“一企一策”方法持续督导跟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银龙水务公司,改造升级区内5条干线道路共计7390米自来水管道,保障用水企业全覆盖;协调启动打通三条断头路、雨污管网、排水管涵建设等工程。
“我们将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对照目标任务,持续抓招商、扩投资、上项目、优环境,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医用制品、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做强做优专业园区,为全县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乔东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