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俯瞰中原千里平畴,脑海中便可铺展一幅交通地图:一道道航线跨越蓝天,“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宽,航空经济日新月异;一条条铁路联通中外,“中欧班列”行稳致远,区域枢纽地位越发彰显;一条条航道通江达海,高质量发展劲头十足。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河南而言,开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出彩的机会就越来越多。作为内陆大省,河南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如何走上世界经济大舞台,跻身开放前沿?问题已成历史,答案就在当下。建通道、拓网络、搭平台、创模式……河南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勇气和开放决心,穿山越海、上天入网,敢向蓝天要通途、于江海扬风帆,持续推进“四路协同”,奋力走出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新路子。
在郑州,一架架货机卸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又装满国货返航,新兴的空中枢纽正在加速形成,法国红酒、荷兰奶粉、南美车厘子竞相“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洛阳,综合保税区已顺利融入铁海联运高效通道,东方红拖拉机将在巴西叫响“中国制造”;在新乡,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顺利启程,我省通往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货运渠道再次拓宽,城市的“国际范儿”更加闪耀;在周口,航运迅猛发展、临港经济加速腾飞,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势不可挡……洼地到高地,奋力跃升方能崛起;白纸到画卷,用心描画更能出彩。这是河南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期待。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今日之河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遍布五洲四海,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链”接全球,一系列要素资源集聚融合,一大批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从输出汗水到贡献方案,河南正在深度融入日新月异的世界;从软联通、硬联通到心联通,人们也在见证发展的波澜壮阔。开放的风帆高高扬起,奋进的脚步铿锵有力,河南必将在高水平开放中走向世界、惊艳世人!
总策划:刘雅鸣
总统筹:孙德中
统 筹:阙爱民 刘玉梅 王鲁峰
执 行:宋华茹 尹红杰 李建华 李 岚 刘 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