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逐梦 通江达海号角响

《河南日报》(2023年03月07日   第23版)

    南阳推进“一河两岸”大发展。李英强 摄

    南阳市加快推进白河南阳至豫鄂省界航运工程。谢晓峰 摄

    南阳白河通航通游再现码头繁忙景象。周梦 摄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

白河汤汤,蜿蜒千余里,在南阳这座千年古城划出68公里美丽岸线。这条拥有2300多年通航史的黄金通道,曾客商云集、骡马成队、商铺鳞次栉比,造就了“拉不完的荆紫关镇”“填不满的赊旗镇”“运不及的南阳城”等传说。但又随着社会发展,这些荣光逐渐消散在时光里。

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的相关支持航运及“长江经济带”“中原经济圈”发展战略,为实施白河航运开发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白河岸边,南阳“通江达海”的梦想按下“快进键”,960余万宛城儿女正全力以赴让黄金水道“畅”起来。

曾经 南船北马内陆水运兴盛

“淯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这是张衡在《南都赋》里对南阳的描写。是的,你可能不相信,南阳这座内陆城市,曾经是“北方威尼斯”。

白河发源于洛阳市嵩县白河镇攻离山,流经嵩县、南召县、方城县、宛城区、卧龙区、新野县,于翟湾入湖北襄州区,于两河口与唐河交汇后称唐白河,向南至张家湾注入汉江。全长566公里,流域面积24299平方公里。自秦汉初期,白河通航已有2300多年的通航史。

据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舟行淯水,胜百斛。盛夏水涨,三日夜可抵宛口达汉。”在当时,一艘载重10吨的货船,从南阳到武汉(汉口)400公里左右,水路3天走完,不仅速度快,最关键的是水运价格低。由此,南阳白河成为一条商业繁盛的水运通道,从南阳府顺流而下直至襄阳注入汉江,又通过汉江和长江相连,舟楫繁忙,兴盛一时。

赊店的山陕会馆、万兴东、妈祖庙、新街等,都与南阳水运息息相关。南阳水运的兴盛在当代依然有迹可循……

“在1948年末至1949年初,白河成为支援解放军南下运粮载物的交通要道。那时的白河航线初期有船200余只,装卸码头有南阳、三十里屯、瓦店三处。1949年7月以后船只增到415只,载重1245吨,运粮700余万公斤。”生于1938年的陈东风老人,是一名热衷于民俗文化研究的老南阳人,细细回忆道:“当时白河上的客货船川流不息,除了城区的两个码头外,北岸大都可随时停船上岸,潮涨潮落的一湾淯水养育了整座城市。”

“发达的航运、繁荣的商贸,让南阳城在那个通江达海的时代异常耀眼。”陈东风如数家珍,描述着当年风华绝代的南阳航运。

然而,随着白河上游鸭河口水库建成,下游水位日渐下降。1964年,白河水运基本停航……

谋定 攻坚克难推进项目落地

南阳地处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中原经济圈”重要城市,是东引西进、北煤南运的必经之地,交通区位重要,具有承接产业转移和资源开发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南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吹响“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的奋进号角,不断构建交通大格局:机场通航城市30余个;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全境;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呼南高铁正加紧建设,宁西高铁等纳入规划;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织;城市公共交通舒适便利……南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以郑州为中心的省内“1小时经济圈”及全国高铁网,与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及云贵地区联系更加紧密,有效推动南阳对外开放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

但是,南阳市目前交通运输短板是水运。《白河航运项目背景及必要性研究》中写道:“白河是南阳市内最大的河流,却不通航,无法发挥航运的巨大效益……”

如果能重现水运繁华,南阳的“空、水、铁、公”四位一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将会为南阳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惊喜。

通过南阳市委、市政府的多年努力与争取,随着湖北省对汉江梯级渠化和唐白河航道的开发建设以及近期国家出台的相关支持航运及“长江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圈”发展政策,南阳,终于迎来好消息……

2022年5月,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提出完善航道与港口布局,延伸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构建与河南省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其中,在航道规划方面,河南省将按照“通江达海、河海联运,干支联动、交旅融合”的思路,根据航道功能、技术标准和对城市及产业的带动作用,将航道划分为骨干航道、支线航道和其他航道,形成“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总体布局,“一纵”为唐白河航道,将白河(南阳—豫鄂省界)110公里航道规划为Ⅲ级航道。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污染小等比较优势,在发展流域经济、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南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规划》的颁布也为南阳市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条全新通道。

南阳市正全力以赴,加快白河南阳至豫鄂省界航运工程实施。该项目拟新建三级航道80公里,建设包营、三河、王集、新甸铺四个梯级枢纽,改建9座碍航桥梁,建成南阳港黄台岗作业区和新野港区城郊作业区,起始布置8个1000吨级泊位,估算总投资约114.3亿元。

展望 通江达海未来可期

“呜——”2022年10月1日,白河岸边汽笛悠扬,13艘观光船整装待发。随着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下达白河通航通游首航指令,骨子里镌刻着南船北马白河航运基因的南阳人之欣喜发自肺腑。

“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步伐越来越快,我早就期待白河通航通游这一天,希望早日看到白河‘一河两岸’大发展,开启城市发展新空间。”市民张先生激动地说。

春风送暖,凭栏远眺。淯水滔滔,预见商贾云集,车船如织。

白河复航,将实现白河腹地与汉江、长江水系的沟通,使南阳及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钢铁、煤炭和粮食等货物可通过白河进入长江水运网络,促进南阳市、河南省更便捷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同时,也将开辟一条新的南北水运通道,借力长江“黄金水道”,南阳将再现通江达海的辉煌。

白河复航,对于加快南阳建设规模、效益兼备的综合交通枢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物流网络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南阳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基石,促进南阳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

白河复航,有利于南阳及周边腹地的钢铁、石化、电力、汽车等产业进一步向白河沿线集聚,形成白河流域经济带,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南阳以及整个白河流域地区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沿线地区发展成为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经济区,实现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些势必对中原崛起、振兴南阳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河通航水运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白河通航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招引项目落地、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能级,对于打造‘空水铁公’四位一体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战略意义。”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说,“各县区、市直各部门要全力支持好项目建设,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状,交叉作业、并联推进,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用。”

以水为媒,货畅其流。伴港而生,依港而兴。南阳通江达海的蓝图已经绘就,白河复航的建设号角已经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南阳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定前行,用奋楫争先的精神让白河航道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