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通讯员 谢飞
“总书记的节日祝福让我备受鼓舞。身为一名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我将更加努力,在今后的刑侦工作中继续发光发热。”3月6日,商丘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杨秀芝在接受采访时说。
杨秀芝是一名“老刑侦”,从警以来一直奋战在刑事科学技术研究一线。这些年,她参与或指挥了商丘市多起命案的现场勘查工作,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刑科所的“带头人”,她还注重“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向同事们传授各种侦查技巧,提高大家勘查现场和提取物证的能力。
凭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杨秀芝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次,某地发生命案,杨秀芝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但现场缺少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仅发现一把手电筒。她带领同事们在实验室里对手电筒研究了近3个小时,终于发现重要线索,成功侦破该案。
出勘各类现场千余起,检验各类检材4万余份,出具各类鉴定报告5000余份……这是杨秀芝的卓越“战绩”。出色的工作也让她斩获荣誉无数—多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获得“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商丘市十大科技女杰”“全国百佳刑警”等称号。
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我和刑科所的战友们都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刑事技术工作很辛苦也很平淡,但我热爱这份事业,我愿意用自己所长服务公安工作,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杨秀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