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多年来,宛城区赓续仲景文化,在全域营造出浓厚的信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社会氛围,让中医药文化在医圣故里根深叶茂、薪火相传。2015年,宛城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宛城区深入实施中医药强区战略,从医疗、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入手,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内涵不断丰富,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倩 本报通讯员 吴双 史源远
五月的宛城大地,春风和煦,月季飘香。坐落于南阳城东温凉河畔的医圣祠,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拜谒参观的游人。这里是“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深深地怀念着他,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百姓自发到张仲景墓前焚香祈祷,祈求健康平安,迎福纳祥。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调研,首站便来到这里,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他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守正传承 仲景文化历久弥新
4月26日,位于宛城区仲景路的医圣祠文化园施工现场,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所有主体建筑已封顶。
据了解,为进一步传承仲景精神、弘扬中医文化,宛城区将以建设医圣文化园为龙头,深入推进仲景文化传播,塑造仲景文化品牌。文化园以医圣祠为核心,聚焦“仲景、中医、文化”主题,打造引领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医药养、产学研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综合体。
近年来,宛城区多措并举,推进仲景文化弘扬和仲景品牌宣介工作。在全区持续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扎实做好科普宣传工作;组织实施“仲景文化宣传周”活动,持续开展“仲景大讲堂”活动;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通过现场问诊、八段锦表演、发放中药代饮茶等方式吸引群众参与,2022年共举办7场活动,受益居民群众2万余人,义诊520余人次,健康咨询380余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近150人次,发放健康知识手册1万余本,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宣传资料2万余份。
为提高宛城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该区组织编纂出版56万字的《宛城名医珍籍》,书中收纳了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等深度理论研究和挖掘,及当代宛城区近百位中医名家的临床经典医案。该书出版后进一步传播了宛城中医药文化,并广泛应用于基层业务培训。
为激发当地中医药文化活力,夯实中医药产业发展根基,宛城区还专门成立“仲景养生药膳”研发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集合全市多家餐饮店参与成立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鼓励各会员单位研制开发各自富有特色的药膳菜品,传承和弘扬“仲景养生药膳”理念,打造“仲景养生药膳”文化品牌。
宛城区还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全区社会养生注册机构达108家,仲景堂医院、仲泰医圣堂、润九堂等中医养生机构已形成规模和品牌。南阳亚太风湿疼痛医院水针刀技术已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名牌项目,传播到中亚和欧洲诸国。
创新发展 养生药膳打响品牌
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医学一直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辩证关系。“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不乏以食疗药膳祛病强身的相关内容。
宛城区是南阳市中心城区的主城区,又是“医圣”张仲景墓祠的所在地。当地群众信中医、用中医、看中医的氛围很浓,群众基础很好。为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百姓生活,发展仲景养生药膳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
2022年5月11日,宛城区成立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旨在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仲景中医药文化和药膳养生文化,为建设“健康南阳”“健康宛城”作出积极贡献。
为打响仲景药膳品牌,当地经过广泛征集、精心遴选,最终确定南阳仲景养生药膳LOGO。LOGO以医圣祠为代表的南阳仲景元素位居核心,寓意智慧创新、关爱健康的“双手”将传统中医文化中的“太极”等元素缓缓托起,圆润而不缺动感,厚重中带着灵动。
一年来,南阳仲景养生药膳协会各成员单位积极研制开发富有特色的药膳菜品,并通过举办仲景养生药膳大赛、短视频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仲景养生药膳理念,提升仲景养生药膳品牌,促进仲景养生药膳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讲好药膳故事,普及“仲景养生药膳”知识,打响“仲景养生药膳”文化品牌,已成为宛城全区上下的共识。
在南阳首届四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之一的龙湾温泉度假景区,独有的仲景配方养生汤料温泉使其成为群众温泉理疗的理想场所。近两年,除了养生汤料温泉,药膳也逐步成为其主打特色之一。“小战鼓一打响叮当,响叮当,俺唱一段说宛城,唱南阳……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古流芳……”景区里,一段段非遗节目的展演,成为游客了解仲景文化和养生药膳的桥梁,更是在潜移默化间传播着中医药文化。
养生药膳与旅游产业巧妙结合,让宛城激活资源禀赋,依托仲景文化优势,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更加多元化发展,也让南阳这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因药膳更值得回味。
踔厉奋发 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宛城艾嘉源药业集团,悠悠艾草香扑鼻而来,展厅里,艾绒艾条、艾草家纺、艾草灸贴、全自动净烟艾灸床等艾产品琳琅满目。
近年来,依托当地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该集团高度重视艾产品研发,注册了“艾嘉源”产品商标,配备了20人的研发团队,每年投入研发经费200万元左右。该集团总经理翟飞介绍,目前该集团拥有艾制品7大类300余种。2021年,集团又投资400万元建立艾草实验室,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
“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净烟艾灸床得到了广大同行的认可和客户的喜爱,净烟艾灸床将汽车上处理尾气的三元催化系统嫁接到艾灸仪器上处理艾烟,既保证了传统灸疗明火明烟的功能,又解决了艾烟排放的困扰,该项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翟飞说,“目前集团已取得专利40多项。下一步,集团要把南阳艾这个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立志于打响‘世界艾乡’‘南阳艾’‘仲景灸’等品牌。”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让当地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企业投身新产品的研发培育。南阳仲景佰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药食同源”养生食品研发和生产于一体,以发展国内一流健康产业为目标的中药饮片及药食同源养生食品研发生产企业。该公司先后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传统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企业认定,拥有雄厚的科研开发能力,目前已注册“仲圣宝、健圣宝、仲圣百草、八大宛药”等70余个商标,获批3个发明专利、22个实用新型专利及多个软件著作权。
为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宛城区积极培育艾产品自动化加工设备行业“独角兽”。普诺瓦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连线生产系统,比半自动卷条机提高功效6倍多。目前该公司已获得23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形成自主设计、产品加工制造、产品装备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
2022年,宛城区聚焦南阳市委市政府“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锚定“五个隆起”,深入实施中医药强区战略,从医疗、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入手,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内涵不断丰富,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将深刻领会、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在持续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上再提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中西医结合的要求,着力构建更为完备的中西医服务体系,更好地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宛城区委书记、区长樊牛表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宛城中医药强区建设步伐,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为统领,助力南阳市‘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面开启宛城区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征程。”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