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发力塑造“鹰城名品”

《河南日报》(2023年05月10日   第T94版)

    平高集团员工正在装配超特压GIS产品。杨红亚 摄

    踏浪前行的魅力新城。禹舸 摄

平顶山市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标准鹰城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涌现出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市长质量奖企业33家、县(市、区)长质量奖企业85家;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13项、行业标准104项、地方标准161项、团体标准21项;有效发明专利量248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580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48597件。

□本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

日前,记者从平顶山市高新区获悉,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省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2020—2021年度河南省省长质量奖”。这也是平顶山市在推进质量强省、品牌强省、标准河南建设过程中,第二次获此殊荣。

质量、标准、知识产权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平顶山市在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重要论述指引下,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标准鹰城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增添城市发展动能

河南省能源及尼龙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加紧建设。“项目预计5月底试运行,今年年底申请验收。”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发展科负责人闫建华介绍。

该项目由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管委会与平顶山学院共同打造,作为中国尼龙城的基础配套工程,将立足平顶山、服务大尼龙,向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技术配套服务,为打造中国尼龙城科创高地、建设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提供重要支撑。

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基,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平顶山市以开展质量提升“十大行动”为支撑,以重点行业、区域、产品(服务)为切入点,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大抓质量、抓大质量,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夯实质量基础,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月28日,记者走进平顶山市高新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站,看到一些企业正在办理相关业务。工作站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有机融合了质量基础设施资源,可提供检验检测、标准化建设、认证认可、计量技术、特种设备技术、品牌培育、质量意识提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咨询九大类服务,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该工作站运行以来,探索出“四个一”工作模式,即找准一个定位、明确一套内容、规范一套流程、突出一个特色,入选全省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典型案例。如今,平顶山市已建成5家一站式服务工作站,为质量强市建设夯实了基础。

推进质量强市,人才建设是支撑。去年上半年,平顶山市建立了质量服务提升专家库,聘请63名专家入库,分设食品、药品、知识产权、计量等10个专家组,上门对企业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现场服务,为企业发展把脉,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在此基础上,平顶山市发挥“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的标杆示范作用,高起点谋划、全方位宣传、全过程培育,形成了“优势企业引领、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参与”的质量发展格局,连续两年进入全省质量考核A级行列。

截至目前,平顶山市共涌现出省长质量奖企业2家、市长质量奖企业33家、县(市、区)长质量奖企业85家。时下,该市正在农业、工业领域开展首届鹰城名品评选活动,将推出一批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高、质量信用好、综合效益显著的产品品牌。

开展标准鹰城建设

抢占创新驱动高地

标准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在苏通(苏州—南通)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管廊工程招标中,作为该工程核心设备的国家标准制定者,平高集团独得核心设备50%的订单,并为全工程提供了75%的绝缘件。

平高集团是我省首家国家级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主持起草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项,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修订123项,制定企业标准或规范7000多项,目前正在参与多项国际标准的起草。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平顶山市努力推进标准化战略,开展标准鹰城建设,基本形成了标准引领、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造就了一批质量高、有影响、叫得响的“鹰城标准”,推动了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转化和标准实施。

抓重点,提升制造业标准化水平。平顶山市鼓励重点企业以关键技术的标准研制为切入点,着力开展智慧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标准化培育和应用,争当制造业“标准领跑者”,先后在开关设备、合金钢板、浸胶帘线、普通磨料等领域制定出多项国家标准。铁福来装备制造集团开展河南省煤矿智能防突钻探装备制造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填补了全省空白。

抓示范,发挥地方特色标准化作用。该市按照“因地制宜、标准兴农”的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思路,实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6个、省级40个。目前,全市以舞钢肉鸽养殖、鲁山蓝莓种植等农业标准化项目为龙头,带动当地积极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取得亮眼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抓创新,拓展标准化新的应用领域。平顶山市积极推动标准化向公共服务、贸易服务领域延伸,发布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规程电梯》《家政服务母婴护理服务规范》《家政服务居家日常家务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提升。舞钢市湖滨老年公寓医养结合项目顺利通过河南省养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平顶山市九天城物业有限公司开展国家级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创建,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

截至目前,平顶山市各类企业、团体、高等院校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13项、行业标准104项、地方标准161项、团体标准21项,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4668项,涵盖产品5480种。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提升品牌内涵价值

近日,第三届汝瓷文化节在“中国汝瓷之都”汝州市开幕,50多家汝瓷企业现场展演茶艺,并设有汝瓷大集、玉器大集、奇石大集、百货大集四大业态,进一步叫响汝瓷品牌。

汝瓷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顶山市引导汝瓷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汝瓷产品质量,打造知名汝瓷品牌,不断提高汝瓷影响力和美誉度。

知识产权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平顶山市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强省战略部署,以开展知识产权“增彩工程”为契机,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进知识产权与品牌协同发展。

河南拓宇智能电气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装备制造,随着市场回暖订单量剧增,但存有不小的资金缺口。了解到该企业有多项科技专利,金融部门利用线上创新产品,量身定制了包括知识产权质押在内的组合贷,不到10天便为该企业放贷75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平顶山市鼓励企业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出台知识产权奖补政策,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真正将创新创造转化为发展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全市已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46项、4.369亿元,极大地解决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平顶山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时段,对关系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用品、民生物资、农村食品等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知识产权违法线索排查,完善线上线下查处机制,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地理标志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

该市还积极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设立平顶山市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中心,减轻权利人维权成本,提升知识产权维权效率;积极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络平台对接,在线提供检索查询、数据下载、维权保护、维权援助等各类服务。

去年,平顶山市有效发明专利量248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8件,同比增长12.95%;高价值发明专利580件,同比增长19.1%;新增商标注册7164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到48597件,同比增长14.16%,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