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人民福祉 擦亮幸福底色

《河南日报》(2023年05月10日   第T74版)

    淅川县大石桥乡通过大力推进水系连通、湿地修复、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不断厚植水质屏障。王晓燕 摄

□本报记者 孟向东 刁良梓 本报通讯员 康帆 申东

追逐着春日的暖阳,漫步在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穿村而过,一栋栋独具特色的民宿错落有致,一幅幅清新别致的墙绘醒目抢眼……络绎不绝的打卡游客与满脸笑容的村民擦肩而过,勾勒出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幸福乡村画卷。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邹庄村移民户邹新曾家中看望时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两年时间,淅川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推动共同富裕。

“双九战略”情系人民

淅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既有特殊的区位、资源优势,也面临着基础薄弱、环保制约、交通瓶颈等发展挑战。如何化劣势为优势,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让群众安居乐业的生动实践?

“实施产业强县、项目引领、文旅兴县、交通活县、乡村振兴、城建‘双高’、共同富裕、观念能力作风提升、守好底线等‘九大行动’,建设生态、富强、美丽、诚信、平安、法治、文化、健康、清廉等‘九个淅川’,奋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答好民生答卷,增进民生福祉。”南阳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的话语铿锵有力。

淅川县围绕社会民生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成立了“经济运行、农业农村、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城建城管”等八大重点工作专班,县四大班子成员全部融入工作专班,各责任单位群策群力,形成专班整体合力,高质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出经验、见实效、创一流。

“双九战略”绘蓝图,“八大专班”求实效。如今,淅川县全体党员干部正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大转观念、大提效能、大促发展,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厚植为民情怀

“375个大棚,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户均增收两万元,所有付出都值了!”在九重镇邹庄村,看着鳞次栉比的草莓大棚,该镇党委书记周保全感慨万千。

邹庄村仅有750人,土地稀缺、产业薄弱。为更好支持邹庄村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淅川县提出建设“大邹庄”战略,以邹庄村为核心,联动下孔、孔北、水闸三个村,产业一体化抱团发展,大力发展草莓采摘及观光产业。

九重镇党员干部分包到户,仅三天时间就帮助群众把2267亩土地流转到了合作社和公司,拆除132户私搭建筑,募集263万元股金,谱写了渠首人担当奉献新赞歌。

怀抱一颗赤诚初心,一路走来,一心为民。如今,渠首大地处处是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场景,洋溢着干事创业的豪迈与激情。

擘画江山多娇

发展的成就,书写在物阜民丰、万家灯火中。今天的淅川,让每一个人都有希望,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触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工业主导产业进一步明晰,汽车零部件、现代中药、新型建材、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2022年,淅川完成生产总值28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5.2%、19.9%,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位居南阳各县(市、区)第一。

城乡面貌焕发新容颜。南部水城破局开篇,“五纵四横”城市框架雏形初显。渠源新城高标准规划,老城提质、北城完善统筹推进,“十优”集镇火热创建,“双创”高质量推进,城市形象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星旗同创”四梁八柱根基筑牢,“争旗一面、重奖百万”等激励政策深入人心;“大邹庄”华丽蝶变,蹚出了移民村发展新路子。

文旅基建夺取新突破。渑淅高速及北连接线建成通车,“玉”字形高速路网蓄势成局,成功创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荆紫关古镇、大石桥生态湿地规划高端布局,丹江大观苑、八仙洞等景区升A行动步伐加快。

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受到水利部和长江委肯定。丹江口水库以第一名入选河南省“首批美丽河湖”。总投资15.7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动工建设,几代淅川人“吃上丹江水”的期盼即将实现。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县级第一,淅川教育品牌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