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打造立德树人“四条培养链”

《河南日报》(2023年06月09日   第15版)

    久鸣文化广场。

    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故障检修赛项中获一等奖。

    学生在校参加读书分享会活动。

□赵学峰 刘月

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实施思想铸魂价值引领工程、党组织强基创优工程、“三全育人”工程和“明德尚行”校园文化工程,用心用情打好“以学培元、以强创优、以融共创、以情润心”四张牌,打造思想铸魂链、党建示范链、平台服务链和文化育人链,培养德技双修的高素质人才。

“以学培元”筑牢思想铸魂链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河南交院坚持“谋”字当先、“细”字为纲、“实”字为要,推行“四级四讲三进”理论学习全覆盖制度,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与学校内涵式发展紧密结合,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读书班、专题党课、报告会、实地调研、研讨交流等形式,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讲堂、进头脑,强化思想铸魂,筑牢思想底色。

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成立思政工作委员会,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体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问题链—活动链—资源链—价值链”四链合一思政课教学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示范“金课”和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学工队伍、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党的领导和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和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学校影响力和吸引力双增强,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双提升,获评“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全国只有200所、全省只有9所院校获此殊荣,进入职业教育“国家队”;成为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单位,稳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获评“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院校”,充分彰显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和学习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以强创优”打造党建示范链

“像交通信息工程系教工党支部、汽车学院学生党支部的‘红色方向盘’这样的党建品牌我们还有很多……”谈及学校的党建工作成效,学校党委组织部负责人如数家珍。

为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师生最强劲、最贴心、最信赖的组织堡垒,河南交院适时对学校的12个党总支、46个党支部进行优化调整,书记、院长带头引领领导班子成员下沉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以抓两头带中间、树标杆创先争优的党组织强基工程,通过组织开展“标杆院系党总支”“样板党支部”“星级党支部示范点”创建活动,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学校党委先后被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授予“先进基层党委”荣誉称号,15个基层党组织先后被省委教育工委、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授予“省级样板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星级支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重点培育和打造了一批育人成效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示范作用突出、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红色系列”品牌,如建筑工程系的“红色屋檐4241”育人工程、汽车学院的“红色方向盘”、公路学院的“红色愚公”、交通信息工程系的“红芯党支部”等,通过品牌建设推动学校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党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以优带强、以点带面的先进示范引领作用,坚持配齐配强院系党支部“双带头人”,确保院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积极推进专业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发展行动,以核心专业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申报,大力支持名师工作室和优秀团队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典范的引领带动作用,让支部书记优起来,让教师队伍强起来。近年来,学校新增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黄大年教学团队2个,“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入选首批100所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典型经验与优秀案例,成立了以王永、吴笑伟、宁金成、徐增勇等为代表的一批省、市级名师工作室,涌现出一大批“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中原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高层次人才。

“以融共创”构建平台服务链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实现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河南交院坚持以“融”着力,将“以融共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开创了内涵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进专业链、产业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在专业建设上,始终坚持党建和专业的双向融合,以汽车学院为例,每个专业都有党支部,每个教研室都有党小组,重点工作还成立项目攻关“党员突击队”,做到专业建设关键环节有党组织把关、关键时刻有党员带领、关键步骤有党员先行。在这样的模式引领下,学校产教融合和教科研创新能力也稳步提升,教学中心地位更加突出,牵头成立了2个全国性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的河南省交通运输职教集团先后成为省级、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联手宇通、河南交投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宇通、比亚迪、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能酒店等6个产业学院,宇通宝马、万豪国际等订单培养、学徒制培养成效显著,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入选河南省首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培育单位。

深入推进科教融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学校校办企业——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了交通运输部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超大力值多功能力学试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项目”填补了我国试验检测行业的空白,牵头主编的《道路用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成为国家标准。学校高速公路科普馆被认定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入选省科技厅“河南省科普基地”建设单位名单。依托研发平台、科研项目和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技能竞赛,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创业能力。近年来,累计参加技能大赛的师生达32000人次,斩获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92项,教师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项目125项,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作为主持单位完成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1项,实现了国家级学生技能竞赛最高奖、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和质量新的跃升,入选全国60所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院校。

“以情润心”完善文化育人链

在人才培养上,聚焦“高素质”这一目标,河南交院围绕“建设什么品牌、由谁建设、如何建设”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文化是无形的,又是久久为功的,需要深入地去挖掘、发展、凝练,才能打磨出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金字招牌。”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开展“三能”教育。河南交院以“三能”教育为抓手,通过“体能教育”铸就学生的强健体魄,“技能教育”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智能教育”培育学生发展基础、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探索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创新案例专栏”宣传推介。

聚焦特色发展。河南交院在“创新、融合、特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立足交通运输行业特色和校本文化资源,力争让“长板”更长、优势更优、亮点更亮:依托省级文明校园建设和省级教改项目,在特色和创新上下功夫,分别选取愚公、王岳(《跟着共产党走》曲作者,笔名久鸣)、武耀宗等典型,积极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的“六化育人体系”,建设“匠心筑梦”主题文化公园、久鸣文化广场,组建久鸣大学生合唱团、武耀宗志愿服务队,设计制作思政微课,以内涵丰富的文化精品突出学校特色、启润学生心智,实现由明德到尚行的自然承接。坚持守正创新,将职业教育文化概括为以“行业”“职业”“专业”“学业”为主的“四业文化”;探索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和普法教育“五育协同”育人融合机制;在党团支部实施一支部一特色、一总支一(文化)品牌工程;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校中军’红色军营文化”“阅读经典”等校园文化精品,“四堂一课”育人品牌、“明德尚行”全景文化两项成果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5名军士生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盛典,多个作品获评省、市级文化成果奖项,“十星志愿服务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名单,3支实践团入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和省级重点团队,3位同学先后获得“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群体”人物、“新时代好少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学校也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入选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