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便民桥 何时能修好(记者调查)

《河南日报》(2023年09月19日   第08版)

    ①四年来,魏庄村及周边村民只能从便桥通行。

    ②桥面上裸露着锈迹斑斑的钢筋。

□本报记者 翁韬 文/图

杞县柿园乡魏庄村有一座几十年的老桥,在2019年被拆除,政府计划建一座新桥。当地群众反映,新桥前后建了快四年还没有完工,给周边近两万名村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老桥被拆新桥迟迟未建成

据当地人介绍,早在20世纪60年代,魏庄村口的惠济河上建设了一座简易桥,“桥面仅3米宽,只容下一辆小车通过”,多年来一直是周边黄赵寨村、西营村、前营村等村庄与一公里外县城连通的必经之路。近年来,这座老桥由于年久失修,渐渐成了危桥。

2019年底,相关部门拆除老桥,并计划在原地建设新桥。这让魏庄村村民们欢喜雀跃,“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桥早点修”,但是让村民们始料未及的是,这桥断断续续建了近四年,而施工时临时搭建的便桥,村民们现在还在使用着。

9月14日,记者驱车来到魏庄村的河对岸,只见一座新建的近200米长、5米宽的桥梁已经完成主体框架建设,水泥桥板已经全部铺设,尚未完工的桥面和栏杆部分的钢筋暴露着,锈迹斑斑,工地上也没有见到施工的工人。

在新桥的一侧,记者看到,河面上有一处临时搭建的便桥,往来通行的村民络绎不绝。由于便桥桥面过于狭窄,仅能容一辆三轮电动车通行,不少村民的私家车辆只能停靠在河道旁地面上,步行过桥。

这座便桥的钢架结构长二三十米的,是由一座塔吊的吊臂改造而成,上面铺设了钢板做桥面,十分简陋。记者发现,便桥桥面不到2米宽,两侧作为护栏的钢管有些已经断开,还有几节脱落,安全隐患明显。行走在桥上,行人会随着桥体的震动上下颠簸,让人心惊胆战。

采访中,记者正好遇到两名女村民骑电动车上桥,但走到一半由于害怕,两人只得推着电动车战战兢兢地过了桥,“桥上晃得厉害,给人吓得半死,现在心里还怦怦直跳”,其中一位村民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

出行不便周边群众烦恼多

老桥被拆,新桥迟迟建不成,临时的便桥又步步惊心,这道出行难题给魏庄村和周边的群众带来了不小的烦恼。

“附近村里很多孩子在县城上学,以前骑车接送不到十分钟,现在晴天还能走便桥,遇到阴天下雨下雪,就只能绕行十几公里,多花40分钟才能送到学校。”村民胡祖明告诉记者,尤其是逢年过节村民的出行高峰期,只能单向通行一辆电动车的便桥就会出现长时间的交通堵塞,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肠梗阻”路段。

交通的不便,不仅仅带来了出行方面的困扰,对于当地农业生产也影响不小。魏庄村附近是一大片农作物主产区,秋季的花生、辣椒、玉米,夏天的大蒜、小麦都是主打农产品,但是交通上的“孤岛”效应让这里的农产品丧失了一定的议价权。

魏庄村头的一片空地上,70多岁的村民陈富仁正在晾晒着新采摘的花生。“俺村的农作物这两年都卖不上价”,谈及农产品的收购问题,陈富仁一脸无奈地说,收购的大货车过不了桥,来村里得多绕几十公里,采购费用高,因此村里的花生每斤收购价都会比交通便利的地方便宜一毛钱,大蒜也会被压价三五毛钱。

“眼巴巴盼修桥,这都三四年了,桥啥时候才能通啊?”采访中,陈富仁向记者表达了自己急切的心情,这也代表了周边群众的想法。

随后,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魏庄村党群服务中心,该村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年底旧桥拆除后,魏庄村新桥建设被列为杞县2020年危桥重建工程的第十一标段项目。但是由于修桥资金有时不能及时到位,这也导致了工程建设进度断断续续。今年8月,施工方进行了桥面水泥桥板的铺设后,又停工将近一个月了。后期村里也会跟上级部门沟通,督促项目尽快完工,方便周边群众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