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
2023年A股市场的曲折震荡,基金的整体盈利表现显得力不从心。叠加2024年A股市场延续跌宕起伏的走势,无论是股民还是基民,内心恐怕都不太淡定。
与此同时,一些数据却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中的崛起。截至2023年底,社保基金、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达到了惊人的15.9万亿元。公募基金的表现尤为抢眼。他们持有A股流通市值达到了5.1万亿元,持股占比从3.8%提升至7.3%,成为A股市场上的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
尽管公募基金在市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他们的投资业绩却不太理想。近日,一些基金经理在最新披露的四季报中坦诚地向投资者表达了他们的心声,有些承认了投资操作上的误判并表达了歉意,有些则透露了在业绩下滑时承受的巨大压力,还有一些则依然努力向投资者传递乐观的情绪,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信任自己,共同渡过难关。
这些基金经理的道歉不仅揭示了专业投资领域的困难,也引发了公众对基金管理模式的深入反思。特别是在费率问题上,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专业”背后的成本与收益。
“基金负收益,就不应该收管理费”,“基金公司收管理费稳赚不赔,太不公平,最起码基金应该承担基金亏损的一半损失”……一些投资者对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模式表示不满,他们认为这种模式下,无论基金的投资业绩如何,基金公司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确实是管理费。当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失误导致投资者损失时,这种收费模式就显得尤为不合理,可能加剧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不信任感。
为什么把资金交给专业的人管理,风险和不确定性却依然存在呢?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市场本身是复杂且不可预测的,任何预测都没有绝对的准确性。其次,基金经理也是人,他们同样会受到情绪、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再次,基金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也可能导致基金经理过于追求短期业绩,而忽视了长期风险。
有专家以及投资者建议,将基金管理费与基金业绩挂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约束基金经理的行为,使他们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更加一致。这样,基金经理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就会更加谨慎地权衡风险与收益,从而减少失误的可能性。
中国证监会也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费率改革的设想。在2023年,证监会推出了一批浮动管理费率试点产品,旨在丰富产品投资选择,同时也为费率改革积累经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将基金管理费与基金业绩相挂钩至少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方面,它有利于保护基民的利益。在这种机制下,基金公司的利益与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基金管理人不会做出损害基金利益的事情。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基金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管理费与业绩挂钩,基民更容易认同并支持基金的发展。同时,基金公司也会更加重视提高基金的理财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基金的竞争力,推动基金业做大做强。
当然,费率改革只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要真正提升基金行业的投资水平和服务质量,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加强基金经理的职业培训和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完善基金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发生;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基金行业的规范运作等。不过,这些改革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持之以恒地推进,才能逐步取得成效。
“基金赚钱,基金经理才应拿钱”,是投资者当下的呼声,也是市场公平和基金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也期待,这一改革能够率先落地并取得实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