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昊 本报通讯员 穆文涵 姜卓民
“当我看到患者家属的感谢信时特别开心,因为这次捐献让另一个家庭看到了新的希望,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2月5日,郝坤洋告诉记者。
就在一个月前,这名家住扶沟县包屯镇的青年,冒着寒风从家乡启程奔赴郑州捐献造血干细胞,用生命重启生命,为一名患者点燃了生命之光。
90后郝坤洋长期坚持无偿献血,2020年5月的一天,他在一次献血过程中无意间看到了扶沟县红十字会“5·8世界红十字日”活动的宣传海报,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报名表,正式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血液病有效的方法,配对成功率极低。2023年9月份,郝坤洋接到扶沟县红十字会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匹配成功,这一消息让他倍感激动。
为了确保身体状况良好、符合捐献标准,郝坤洋调整饮食,加强锻炼,期盼着能够早日完成捐献。
今年1月5日,在郝坤洋即将结婚之际,在扶沟县红十字会、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提前入住河南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父母担心他的身体因捐献会受到影响,郝坤洋耐心解释,对父母说:“对方是一位花样少年,我现在救他一命,挽救了他的人生,感觉很幸福、很有成就感。”
住院期间,郝坤洋每天接受“动员剂”注射,将长期“驻扎”在身体骨髓腔中的造血干细胞调动到外周血液循环中。医护人员和陪同的扶沟县红十字会、县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他倍感温暖。
1月10日,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当天,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郝坤洋成功捐献了248ml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据悉,此次捐献为2024年周口市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携带着这袋“生命的种子”,为远方的患者送去了希望。
“用我的干细胞让另一个人重获新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同时令我终生难忘的事,愿这位患者能早日康复,享受健康的生活。”郝坤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