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漫说

《河南日报》 (2024年02月14日 第 04 版)

  龙年的春节格外与众不同。龙形象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吸收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龙年春节里,我们可以“漫说龙年”,用集龙、画龙、雕龙安放自己的龙情结。我们可以沉浸式感受“年味儿”,用别样“守岁”,度过难忘的大年夜。也可以踏雪故乡原野,迈出急切有力的步履。龙年春节,让我们响应它的“召唤”,欢欢喜喜过大年吧!

  □冯杰 

  龙情结  

  十二生肖文化里,猪马牛羊大家平时还能亲眼看到,只有龙显得最为虚幻,近似一种虚构的存在或存在的虚构。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体如蛇,有鳞爪,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飞天潜水,能兴云布雨,能兴风作浪。总结一下,它是一种让现代动物学家头疼的动物。

  中国人崇拜龙,把“麒麟,凤凰,龟,龙”称之为“四灵”,除了龟我见过,其他三种“灵”凡人一般见不到。

  历史上成功人士多喜欢谈龙,如曹操和刘备闲聊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给龙下个定义: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结论是我哥俩都是龙,同治天下。说到最后,曹特意看刘一眼。

  我小时候不喜欢看三国,喜欢看水浒,刀枪棍棒,砍砍杀杀,很是过瘾。竟能看到里面有“五条龙”。

  入云龙公孙胜,手拿鳖壳扇,背着松纹古铜剑,脚穿多耳麻鞋。梁山各种著名战役中,公孙胜法术起到很大作用。公孙胜后来离开梁山隐居他乡,梁山没有公孙胜法术辅助,缺少了最先进武器,是梁山失败的原因之一。还有叔侄俩都是龙的:出林龙邹渊,好赌钱,会使折腰飞虎棒。侄子独角龙邹润,脑后有一肉瘤,曾一头撞断涧边一株松树。爷俩都有龙的绝招。少年英雄是九纹龙史进,他把全身纹龙当作个体标签,显摆时尚。混江龙李俊混得最好,最后远遁暹罗当一国之君,近似泰国的龙王爷。

  集龙记

  龙形象来源多种,一说源于鳄鱼,一说源于蛇,最诗意说法考证,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捕捉到闪电加以定型,就是龙。这个最有诗意。多数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有蛇身、驼头、鹿角、牛耳、羊须、鹰爪、鱼鳞。宋朝学者在《尔雅翼》中描述了龙这一形象:“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应该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同时吸收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龙后来有统一形象,兽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实际上龙的形象是鹿、驼、兔、蛇等多种动物形象杂糅而成。关于龙的具体形象,可以任由后人解构,它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不等式。

  1987年在我老家北中原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一条六千多年前用蚌壳摆的蚌龙,蚌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似腾飞。我们还不怕路远,赶去看热闹。蚌龙号称中华第一龙,后来北京调拨文物展览,从此蚌龙一去不返。现在濮阳存的一条条蚌龙都是复制品。

  秦汉以后,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纷纷自称“真龙天子”,把龙元素用在帝王日常使用的东西上,皇帝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的座椅称为龙椅、皇帝的睡床称为龙床。去年我在景德镇画瓷,在景德镇瓷器博物馆,老唐对我说,看看,连皇帝用的瓷器盘上龙爪都不一样,皇帝可以五爪,平民家瓷器四爪,四爪,多一爪都要砍掉头!

  画龙记

  画坛上,能精画一种符号即可成名,如齐白石治虾,徐悲鸿治马,黄胄治驴。中国历史上也有吃专画龙这一碗饭的,专门画这种虚幻灵物,画龙有三国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北朝张僧繇、唐代吴道子、五代董羽、北宋松所、南宋法常和陈容等,都是追龙族。龙形汉唐时多呈兽形,宋以后渐变为蛇形。画家都知道,人不好画鬼好画,人不好画龙好画,画出来龙没有人说不像的。画着画着,画家加入自己的想象,自己成一条龙了。

  三国曹不兴受聘孙权,成一名宫廷画家。和现在书画院院长一样,讨好官僚家族,画《青溪见赤龙出水图》送给孙权之孙孙皓指正,这孙子才三岁。陆探微见到此轴,将它放置水上作以上证明,顿时“应时蓄水成雾,累日滂霈”,折腾得像一条真龙起飞。相传由于老曹画得太好,所绘作品无一流传至今,都一一飞走了。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画龙,且“多才多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绝妙”。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画中洛神端坐云车,回首顾盼,座前一神女充当驾手,云车前有六龙并驾齐驱,拉车行云;另有一龙水中跃起,奋爪升腾。图中之龙皆头部略短,双角细长微曲,蛇颈兽躯,形态驯良温顺、充满稚气。因为画有人物,龙不再飞走,这画才留下来。《历代名画记》记录张僧繇画龙过程,张僧繇长于写真,擅画佛像、龙、鹰,长卷、壁画。笔下龙形逼真,老张画完后不敢给龙点眼睛。观众就催,老张说,一点眼珠子龙就飞走。众人起哄,非让他点。结果,听到扑通一声画完眼睛的龙飞天而去。从此张僧繇声名大噪,“画龙点睛”成语用到现在,三流画家也学老张对外说,俺可不敢点睛。张僧繇没有作品流传下来,和龙也一一飞走了。《宣和画谱》记载吴道子画龙,“道子画龙,则鳞甲飞动,每天雨则烟雾生。”五代南唐画家董羽,原为画院待诏,后入画院画龙,传其作品有《腾云出波龙图》《踊雾戏水龙图》《战沙龙图》《穿山龙图》,著有《画龙辑议》,像个龙文化研究专家。北宋松所、南宋法常和陈容都画龙。属于围绕龙,专吃“龙饭”。

  雕龙记

  到了后来,我开始玩石头气质的龙。汉画龙。

  那几年,我和画廊的老彭、老唐关系密切。我们到过南阳、徐州拓过汉画像。他拓片,我负责题款,写得云天雾地,内容都和龙有关,引得收藏者大声喝彩。我最喜欢为有龙形的拓片题跋。

  在中原一带,汉代画像石主要分布南阳、永城、徐州这些地方,别看老彭是画商兼掮客,他专业知识不亚于考古学者。老彭说,汉画像是汉代艺术代表,汉画像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他还回忆到当年有一次多人活动,恰好陪同画家吴冠中先生到南阳汉画馆参观。

  老彭对我说,吴先生说自己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印象派一个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参观南阳汉画馆。他还说:我简直要跪倒在汉代先民的面前。

  老唐在一边忙问:跪了吗?

  老彭说,吴先生这是心跪,表明一个态度。

  那一刻,我觉得老彭比老唐格调高。我说,中原博大精深,人杰地灵。

  老彭怼我一句:历史优秀碍你啥事?属阿Q精神。

  我觉得老彭说得对,他有自省精神。

  我说,关键是你如何能把汉画像上的龙图腾引入当下市场。

  老彭说,今年咱专做“跳龙门”这个汉画像拓片,你题上“传承北大清华基因”,拓片专卖给高考学生的家属。

  我知道老彭说的是一个笑话。

  龙年到了,祝大家大吉大利,万事顺遂!

河南日报中原风 04龙年漫说 2024-02-14 2 2024年02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