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山茱萸漫山遍野,晶莹剔透。曹波 摄
药农正在采摘山茱萸。刘占锋 摄
药农晾晒山茱萸。陈飞 摄
中药制药产业。陈飞 摄
□本报记者 孟向东 本报通讯员 范亚康 刘禾 刘剑飞
1328种中药材,这是天赐的宝藏!走进河南省西峡县,八百里伏牛山蜿蜒缠绕,河流纵横万木葱茏,南北气候交汇融合,让这里成为道地药材的天然宝库。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峡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实施中药材产业富民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中药制药生产基地的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打造制药企业“第一生产车间”,培强龙头企业,做优拳头产品,推动中药材产业由资源型向基地化、粗放型向标准化、产品型向产业化转变,为民富县强开出一剂致富良方。先后获得“中国山茱萸之乡”“全国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全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全国道地优质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全国首批河南首家GAP中药材基地”称号。
因地制宜 产业布局
“只要人不懒,满山都是钱,去年俺家种的山茱萸、连翘两种中药材收入超过20万元。”近日,提起过去一年的收入,西峡县桑坪镇横岭村鲁家墁组群众卫成献眉眼间溢满丰收的喜悦。
鲁家墁地处西峡北部山区,海拔1200米,是一个常年飘着白云的小山村。该村依靠高空优势,利用山地独特环境,大力发展各类中药材种植,山茱萸下种连翘、玉米地下种猪苓,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鲁家墁只是西峡县中药材发展的缩影,以区域性和差异化为原则,西峡重推重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管理模式,建设三区五型中药材发展布局,即山茱萸核心主产区、中药材林下发展区和中药材生态种植区,打造生态种植型、订单定制型、精深加工型、购销集散型、产学研用型等多个发展业态。在北部山区乡镇以连翘、山茱萸为主,适度发展苍术、黄精、五味子、天麻等品种,东西部乡镇以金银花、柴胡、血参、桔梗为主,适度发展黄姜、苦参等品种,培育“西峡八味”(山茱萸、连翘、鸡头黄精、柴胡、金银花、苍术、天麻、曲茎石斛)。
现如今,在西峡县实现标准化种植的中药材达20多种30余万亩,年产量6万吨,产值近5亿元,其中,繁育的3个山茱萸优良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发展规模22万亩,占全国山茱萸年产量的50%,河南省年产量的70%,年均产值2亿元,位居全国山茱萸主产县首位,带动全县3.5万农户10.5万群众增收。
“中药材是我们的主导产业,民生产业,不管市场如何变化,我们都会把这个产业牢牢地抓在手中,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把资源变成资产,把产品做成产业。”西峡县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吴长银说。
2023年,该县确定了中药材产业“1+3+1”发展战略,即持续稳定提升山茱萸这个品种,重点发展壮大连翘、黄精、柴胡3大品种,适度订单发展曲茎石斛1个品种。树立打造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国知名健康养生基地、全国山茱萸集散交易中心“两基地一中心”的发展目标。
西峡山茱萸相继荣获省级“三品一标”基地(全省认定的三个中药材基地之一)、河南省“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太平镇、寨根乡创成南阳市“中药材特色乡镇”,米坪镇创成南阳市“中药材区域集散市场”;鸡头黄精和山茱萸繁育基地荣获市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称号。申报市级“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定制药园”“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等5个,目前已通过专家组中期现场考核。创建省级“特色作物现代技术示范基地”已获市级资格认定。
政策助力 链条发展
“这个政策来得太及时了,今年我们可以放心地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了。”提及县里的奖补政策,西峡县中药材种植大户王鹏赞不绝口。王鹏投资96万元,在五里桥镇走马岗村建成250亩中药材产业基地,主要种植桔梗、金银花、连翘、淫羊藿、玄参等40多个品种,享受中药材产业奖补资金46万余元,成了远近闻名的中药材大王。
西峡县出台了《西峡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重点支持50亩以上连片中药材基地建设,支持品牌打造荣誉,支持中药材产业链新上项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引领社会资本向中药材产业流动集聚,激发了全县发展中药材积极性和主动性,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吸附力。
立足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该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与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衔接沟通,主动与药材企业、种植合作社等交流对接,围绕中药全产业链谋划包装项目,为全产业链条全面开花提供有力支撑。2021年,西峡围绕产业发展、药材加工、市场建设、创新发展共梳理谋划重大项目10个,总投资达9.72亿元;2022年,昌艾、田润聚福、嘉实农业3个药材初加工项目启动;2023年,建成伏牛山曲茎石斛种质资源规模化繁育基地40亩,建立曲茎石斛中药材繁育基地40亩,招引安徽省潜山市满园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瓜蒌基地建设及初加工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壮大药材基地、培育中药初深加工企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在拉长链条的同时,西峡县持续探索推广林药、果药、烟药间作轮作等模式,集中连片和分散种植相结合,2023年新发展连翘、黄精、黄姜等各类药材5600余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12%。打造出阳城镇牛王村、回车镇黑虎庙村、双龙镇化山村、太平镇鱼库村等一大批集中连片种植基地。
药食同源,中药材发展另辟蹊径。走进西峡县太平镇鱼库村,山茱萸树下的大叶百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该村探索的林药种植模式,“这两年我们培育了近2000亩大叶百合,仅百合籽一项预计增收达55万元!”鱼库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说。
山茱萸在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病虫害,需要通过割杂涂白、配方施肥等技术来保证产量,不仅增加群众的种植成本,还对果实质量有一定影响。而大叶百合不仅具有防虫、抑制杂草的生态功能,而且药食同源,具有较高的药用、经济和观赏价值,两者相遇,互补互融,成就林药共生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形成了一条全新的生态经济链。
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西峡山茱萸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可以作为保健食品进行研发销售,中药材发展迈入新阶段。
产销共进 做强品牌
“药材好,药才好”。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印证着西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辉煌。西峡县深入落实南阳市“宛药”振兴计划,坚持走“医、产、研、文”的发展路子,积极对标先进地区,梯次组织考察学习,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联络对接,建立健全西峡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和溯源体系,强化中药材质量认证,持续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培优中药材产业品牌,培育出了以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药材初深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县中药材初深加工企业达12家。通过“基地+公司+农户”大力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带动10万群众由“粮农”变“药农”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致富。
在米坪镇中药材交易市场,步海灵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从事中药材购销20多年,他的业务越做越大,目前已是重庆太极集团、石家庄以岭药业等全国知名药企的直供商,成了首屈一指的致富带头人。
王振山家住米坪镇米坪村,20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实现从药农到药商的转变,现在的他每年购销山茱萸达1000多吨,与九芝堂、哈药集团等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成为和步海灵旗鼓相当的致富能手。
如今在西峡县,像步海灵、王振山这样的药商越来越多,他们为山区药农和知名药企架起了一座合作的桥梁。
行走在西峡县山茱萸主产区,一座座雅致的小洋楼鳞次栉比,证实着中药材带来的富足。
“山茱萸收的是良心,卖的是诚信,每年山茱萸成熟季,我们都会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药商诚信经营,珍惜市场,爱护品牌,现在我们这里的药材很畅销。”米坪镇中药材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海朝一语中的。
西峡县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农村、进企业、进市场,开展常态化培训。编印发放《西峡县山茱萸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资料》《连翘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西峡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等技术资料,通过微信企业群、药农群推送关键技术,结合季节性管理特点,组织技术专家、乡土能人等适时开展春季田间管理、夏季病虫害综合防控、秋冬季中药材采收加工培训,累计举办培训32场次,培训药农1800余人。
同时,扎实开展市场整治,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打击不法行为,通过印发《倡议书》,深入开展宣传引导,有效遏制药材抢青着色增重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打造好制药企业“第一生产车间”,用诚信擦亮山区特色名片。
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做强产业品牌。西峡县将继续按照“壮药”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扩规模,建管并重提品质,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促增收,推进中药材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夯实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