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产品、有服务、有市场,文旅文创才有未来,优质技能人才正是链接产品、服务和市场的‘桥梁’。”
□本报评论员 悦连城
2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主题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民生实事落实情况,讲述了“技能河南”建设与“洛阳汉服”出圈之间的奇妙联系。这正是“蝴蝶效应”的生动注脚。
“蝴蝶效应”认为,经济生活中不经意的变化,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引起重大的连锁反应。“技能河南”建设与2023年洛阳文旅火爆、汉服出圈互促互进。在“汉服热”兴起的背景下,洛阳市大力开展摄影摄像、化妆造型、美容美发、短视频剪辑等汉服妆造类技能培训,带动了上游的纺织、设计、生产,以及下游的摄影、妆造、短视频等产业发展,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擦亮了“洛阳汉服”的城市名片。这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得益于“技能河南”建设所带来的“蝴蝶效应”。
看似一个个小小的“技能点”汇聚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连锁效应。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发展经济、创造消费、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洛阳汉服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平均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通过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洛阳“以点带面”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这种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促产业的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职业技能培训不仅能解决就业、创造消费需求,还能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层次。通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对于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近年来,河南在文旅文创融合上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路径。“技能河南”建设是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桥梁——通过规范化培训,既让更多人了解、掌握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技艺,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旅深度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有产品、有服务、有市场,文旅文创才有未来,优质技能人才正是链接产品、服务和市场的“桥梁”。随着“技能河南”建设不断深入,培育人才、链接资源、发展经济,文旅文创产业将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更多领域产生“蝴蝶效应”,催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更好赋能中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