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晓琪 本报通讯员 刘二阳
“教师的‘笃行’不是‘独行’,一定是与学生‘同行’。”
“虽然人生不能复制,但力量可以传承!”
“‘躬耕’向未来,播种者不急于收获!”
3月1日至12日,由教育部组织的教育家精神2024年巡回宣讲活动在全国展开。宣讲团成员、全国最美教师、郑州大学教授周荣方以《播种者不急于收获》为题,和大家分享了她躬耕教坛、潜心育人的故事和感悟。
周荣方是我省唯一入选此次宣讲活动的教师,也是全国高校唯一入选的思政课教师。“这次活动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宣讲,更是追问、反思、感悟与前行。”3月10日,周荣方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我是怎么从17年前刚站上讲台时那个紧张的自己,变成了现在从容的自己?”回望来时路,周荣方想到了学生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周老师,您讲课的时候,眼里有光!”
这光,源于她心底对学生的一份承诺。
记得刚站上讲台时,周荣方特别紧张,总是看讲稿。有一次,她心血来潮讲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学生们很开心,下课后班长悄悄跟她说:“老师,您以后能不能都脱稿?”
“一个‘行’字,是我对学生的承诺,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从此之后,周荣方一直守着这个承诺,“慢慢地,‘看着同学们的眼睛’成了我讲课时的习惯。”
此次宣讲,看着台下老师或流泪、或会心一笑,周荣方不禁感慨:“感谢学生给了我‘互动的眼睛’。”
宣讲团由教育领域的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代表共25人组成。“和这些优秀的老师们在一起,我想到了‘见贤思齐’。优秀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往往和学生有关。”周荣方提到,比如因为孩子们夸奖而坚持了十几年“爱心发型”的幼儿园园长孙明霞;面对因为没有被列入支教计划而眼泪汪汪的孩子们,二话不说转身走进他们教室的四川泸州特教老师肖敏……他们生动地诠释了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对学生的关爱,也使周荣方对“亲其师、信其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老师应该成为力量、传承力量。虽然人生不能复制,但力量可以传承。”周荣方说。
“教师的‘笃行’不是‘独行’,一定是与学生‘同行’!”周荣方宣讲中的这句话,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只要你在前进,就一定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可以是自己的学生,老师其实也是在和学生一起成长;他们也可以是每一个热爱教学的人,志同道合的我们最终一定会携手同行。”周荣方说。
“团队”在周荣方的教学生涯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2018年,她与省内不同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合作开通了“师话学语自铿锵”微信公众号(后来改名为“行走的思政课”)。从那时起,“独行”逐渐成为“同行”。2019年,她又与多所高校优秀的文理工医老师组成了跨学科教学团队;2023年,她与中学、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组成了跨学段教学团队。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之一。提及“躬耕”,周荣方感受颇深:“播种者不急于收获,因为育人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这就是躬耕的特点啊!”
最近,周荣方与两名特教老师组成了一个新团队开展联动教学,让这次教育家精神宣讲的成果惠及更多师生。默默浇灌、静待种子发芽,她相信坚持的力量,相信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