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字失语症”蚕食表达力

《河南日报》 (2024年03月14日 第 05 版)

  □针未尖

  如今,五花八门的表情包已成网上聊天的必备品,群友动辄“斗图”,“神评论”更是搅动流量,但“张口词穷”也逐渐成为网友的痛点,赞美只能想到yyds(永远的神),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症”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颇令人担忧。

  “文字失语症”又叫“词穷症”,此“症”患者甚众——据中国青年报社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3.3%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1.5%的受访青年遇到过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情况。“张口词穷”不仅会产生心理压力,还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效率,甚至影响学习效果和职业发展。

  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文字失语”?上述调查显示,“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排在首位。如今,不少人过度依赖电子媒介,不愿经常花时间读纸质书,而文字表达能力与阅读量密切相关,阅读得越广泛,就越能积累更多词句,掌握更多修辞技巧。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阅读积累和沉淀,又怎会有丰富的表达?

  另外,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也是患上“文字失语症”的重要原因。例如,在赞赏音乐之精妙时,古人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如今网友却只会用“666”“绝绝子”来表达;看到湖边的晚霞和湖中的候鸟,古人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描述,网友们却用“我嘞个去,好美”来表达。一正一反,高下立判,网络语言和表情包正在一点一滴消耗着我们对文字的掌控力。

  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和文化。而表达过程也会使思考更加深入。对于那些“文字失语症”患者而言,失去的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区分概念、搭建逻辑、系统思考的能力。如果万事皆可“绝绝子”,我们的思想将变得空洞、表达会更加苍白,那些本就难以言喻的美妙境遇,更会“隐身”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摆脱“文字失语症”也非一日之功。强化纸质阅读,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表达;减少对网络语言的依赖,重建自己的文字表达体系;增加“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交流,减少对“键对键”的虚拟交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才能摆脱“文字失语症”,重新找回丢失的表达能力。

河南日报评论 05别让“文字失语症”蚕食表达力 2024-03-14 2 2024年03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