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

“一乡一品”工厂办在“家门口”

《河南日报》 (2024年03月22日 第 06 版)

  本报讯(记者 李昊 通讯员 赵永昌)裁剪、固定、起针、拉线、缝制……随着缝纫机“哒哒哒”的运转,短短几分钟,一件件渔网半成品就诞生了。3月18日,位于周口市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的龙巢网业有限公司内,人来人往、机器飞转,一派繁忙景象。

  生产线上,60多名工人正专心致志、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不耽误农忙种田,还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比过去外出打工方便多了。”今年41岁的渔网缝纫工朱华丽说。

  十几年前,初中毕业的朱华丽为多挣些钱,前往浙江一家服装厂打工数年。转眼间,公婆父母已年近七旬,家里的孩子也需要照顾,朱华丽希望能在家门口找一份工作。

  去年,她回乡后来到了商水县龙巢网业有限公司打工。“现在每天吃过早饭,骑电动车八九分钟就到了工厂。我一天能缝制50多捆网筒子,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和在外面挣的差不多,挣钱顾家‘两不误’,我很满意。”朱华丽告诉记者。

  过去,由于李岗村没有企业,当地大部分青壮年只能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2017年4月,在县、乡有关部门关心支持下,商水县龙巢网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起了6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如今,像朱华丽一样返乡后在该公司就业的附近村民有20多人。

  和朱华丽一起上班的老工人李德行今年已经69岁了,主要负责制作半成品渔网框子,工作强度不大,每天砸30多捆网框。“年纪大了,农闲时没有事做,想外出打工也不好找工作。现在步行5分钟到公司上班,一个月下来能赚2000多元,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展支柱产业和致富项目,让村民的口袋尽快鼓起来。”平店乡党委书记段文海介绍,该乡在渔网产业之外,还成立了4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了600余亩玫瑰花卉、3000多亩优质瓜菜,引进了10多个日用品厂、服装加工厂,带动15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目前,全县23个乡镇(办)都有自己的优势主导产业,这些产业涉及种、养、加等方面,形成了‘一乡一品’‘一乡多业’格局,不仅就近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也解决了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问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商水县人社局局长戴向阳说。

河南日报周口新闻 06“一乡一品”工厂办在“家门口” 2024-03-22 2 2024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