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
近期,基金“退费”骗局频频上演,多家知名基金公司不幸“中招”,被不法分子冒充进行诈骗活动。
3月27日,景顺长城基金提醒投资者,有不法分子利用假冒公司APP以“退费”“回款”诱骗用户,骗取财产。3月22日,中金基金也发布类似公告,提醒投资者警惕冒用公司名义的诈骗,避免下载不明APP或加入可疑群聊。中金公司敦促投资者提高警惕,及时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
这些骗子往往以退返各种费用为诱饵,诱导投资者下载虚假的基金APP,并通过“先购买基金后提现回款”的方式骗取钱财。这种新型的诈骗手段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基金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从网友们的亲身经历可以看出,这些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相当狡猾。他们往往通过电话、QQ等社交工具与潜在受害者取得联系,然后将其拉入精心布置的诈骗群聊中。在群内,骗子会发布虚假的退费公告和成功退费的截图,以此来增强信任感。同时,他们还会冒充基金公司客服人员,提供伪造的工号牌和营业执照,进一步迷惑投资者。
但这些骗局并非无懈可击。
细心的投资者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其中的破绽。比如,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基金公司的客服电话和APP信息,避免下载到假冒的APP。此外,正规的基金公司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要求客户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资金操作。因此,在遇到类似情况时,投资者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说辞。
要遏制这类诈骗活动的蔓延,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一方面,基金公司应加强对自身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时发现并打击冒用公司名义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投资者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广大投资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掌握基本的防骗知识,注意辨别真伪,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或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使用相关APP,也不要加入来源不明的相关微信群聊,谨防受骗。若已被不法分子获知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或已遭遇资金损失,要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举报,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作者系大河财立方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