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己消费新潮起

《河南日报》 (2024年05月03日 第 03 版)

  核心提示

  “五一”小长假,消费不再是简单的外出旅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一切能愉悦自我的美好买单。于是,“悦己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丰富了“消费新哲学”。本报特推出“悦己消费新潮起”报道,分析都市消费新趋势,与读者共度美好假日生活。

  情绪价值引导年轻态消费

  □曾鸣 孔学姣

  买手办不只是为了颜值,还为了追求陪伴;买酒不是为了喝,而是因为瓶子好看想收藏;去演唱会不是单纯为了听歌,而是去享受氛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花钱消费,更加注重商品的附加价值和情感体验,愿意为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引发共鸣的商品和服务付出更多。

  千金难买心头好。因为喜欢,所以买单。从国货品牌的“野性消费”到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等火爆出圈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现在,对很多人来说,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表达自我、追求情感体验和身份认同的方式。面对自己喜欢或认可的事物时,他们愿意让情感消费、情怀消费成为主导,尽情享受那份“上头”的快感。

  当“悦己”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悦己”商机也在市场上加速涌动,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不仅推动了鲜花、宠物、教育、文旅等行业的发展,也让脱口秀、密室逃脱、整理收纳等新业态加速萌发。销售“感受”,让人们在消费中获得愉悦感,能够帮助商家解决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等问题,获得新的增长点和溢价空间。

  正因如此,商家应敏锐地捕捉到“悦己”消费这一新动向,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体验需要、心理需求,持续提升产品品质,强化产品、服务的多元供给。同时,要注重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通过故事化营销、情感营销等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提升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享受“悦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度。“悦己”消费应是适应个人经济现状的消费,在精不在多,在适不在贵。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应该先考虑一下,能否为自己带来长期的价值和满足感,而不仅仅是追求短暂的快乐。我们要为快乐付费,但不该为冲动买单。毕竟,保持理性与情感的平衡,才能让消费更健康、可持续。

  运动社交两不误

  □本报记者 孔学姣

  5月1日,在郑州市索须河休闲垂钓区,自由职业者朱楠扛着钓具,轻车熟路找到一处适合钓鱼的位置坐了下来。不远处,另一个钓鱼爱好者很快走过来打招呼:“朱哥,咱明天几点见?”

  朱楠开始钓鱼没多久便很快“入坑”,在不断升级装备的同时,也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搭子”,经常相约一起钓鱼,共享户外运动的乐趣。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攀岩、骑行、垂钓、飞盘、滑雪等新兴的小众运动项目逐渐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与传统的“竞赛型”运动不同的是,这些项目不仅注重运动本身,还强调社交和圈层文化的建立,主打自由和快乐。

  为迎合这种需求,各类户外运动俱乐部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推出新的运动玩法,组建出时髦的运动局,搭建了年轻人的运动圈子。

  郑州市一些攀岩俱乐部推出了室内攀岩挑战赛,给攀岩爱好者提供展示技巧和交流经验的平台。一些自行车专卖店除了卖车,也经常组织骑行活动。

  因热爱而相聚,因运动而快乐。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打破传统运动的固有模式,在运动中重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健康变美疗愈身心

  □本报记者 孔学姣

  为漂亮买单,也要为健康买单。如今,“健康变美”正在女性消费者中间流行,美容、瑜伽、舞蹈、拳击等各类生活服务受到追捧,背后也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消费层次、健康意识的提升。

  吕笑笑在郑州从事市场销售工作,忙碌之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家附近的拳击馆。5月1日,她照例来到拳击俱乐部,“来这儿上女子拳击防身课已经成为习惯,不仅能塑形燃脂,还能通过全力出击释放压力。”将近40岁的吕笑笑肌肉线条优美,说话间带着爽朗的笑容。

  今年年初电影《热辣滚烫》上映,女主角通过拳击实现自我蜕变的故事激励了众多女性投身于运动健身。在淘宝天猫,贾玲同款拳击手套一度卖断货,女性消费者占比翻倍,显示出女性对力量型运动的青睐。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拳击属于对抗性运动,更适合男性。但现在来我们拳击馆的女性顾客并不少,她们对减脂塑形、体态改善方面的需求更大。”拳击俱乐部教练韩宗振说。

  常元是吕笑笑的好友,相比健身,她更喜欢美容、理疗类项目。这个“五一”假期,她又到常去的美容院“打卡”。“最近我还增加了肩颈护理项目。按摩师按过之后,全身心放松。身体舒服了,人也感觉变美了。”常元说。

  无论是钟爱哪种方式,女性消费者在追求健康和美丽的同时,也在寻求内心的愉悦感和松弛感。这种选择不仅反映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社区食堂“吃饭自由”

  □本报记者 胡舒彤

  5月1日,上午11点30分左右,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未来路邻里餐厅开始迎来客流高峰。

  “来吃饭的不仅有养老中心的老人,还有附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燕庄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魏旭说。

  该餐厅以二十四节气养生膳食为主,主要提供特色红薯叶面、红薯叶饺子等,价格便宜,10元钱就能吃好一顿饭。

  “这里提供的都是家常饭菜,比较可口,吃完还能省点时间午休。”郭晨说。郭晨就职的公司离邻里餐厅很近,工作日基本每天中午他都会来这里就餐。尽管是假期加班,他也还是来这里“觅食儿”。

  如今,像郭晨这样的“上班族”越来越喜欢去社区食堂,因为社区食堂的“亮点”缓解了年轻人的“痛点”:一来社区食堂提供的饭菜价格有优势,菜品质量也有保障;二来社区食堂为没有充裕时间、不擅厨艺的年轻人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这也说明年轻人的消费观变得更加理性,他们更青睐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的商品,折射出他们对自我需求的重新审视。

  “该省省该花花,社区食堂饭菜质量有保障,关键是便宜。”郭晨说。

  据了解,社区食堂大部分采用的是“政府牵头,市场化运作,引入第三方运营”的模式。开设社区食堂的第三方经营者,往往能享受一定的政策补贴或租金减免,不过跟纯商业化的餐馆比,盈利还是有限。年轻人拥向社区食堂,成为新的客户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社区食堂的收入。

  听场“脱口秀”解千愁

  □本报记者 胡舒彤

  “看喷空嘞!”5月2日,位于郑州市金水东路尚座中心A座的喷空剧场,宾朋满座。

  “早就听说这儿有个专门‘喷空’的地方,赶着假期来听听。”在一家大型国企上班的“90后”青年孟浩义说。

  “喷空”是河南方言“聊天”的意思,“喷”字充满了热情,彰显出典型的河南人豪放的性格。“喷空”也是一门富有中原幽默特点的艺术形式,它以乡音、乡情展现河南语言的幽默,饱含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和大城小事,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河南人生活画卷。它是河南话“脱口秀”。

  走进喷空剧场,这里除了还原了茶馆式的布局,还在剧场外搭建了“河南方言馆”。进门的右手侧墙壁由砖块垒砌,上面贴满了“支棱”“排场”“叨”等河南方言,另一侧墙面采用夯土工艺,装饰、设计处处传递着浓浓的“河南味”。

  如今,越来越多像孟浩义一样的年轻人走进喷空剧场,燃起对传统曲艺的热情。一方面是因为喷空、相声等曲艺本身的艺术感染力很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永葆活力;另一方面是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解压需求。在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下,年轻人更倾向于“短平快、高效和即时性”的娱乐消遣方式。

  不过,也有专家提醒,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对于相声等曲艺活动有很好的带动性,但需要思考的是——怎样用好这种“流量”来带动产业发展,让更多人喜爱这门艺术,让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生生不息?

  台上演员长衫马褂,台下八仙桌配盖碗茶,掌声、笑声、吁声不断。“老乡,咱开喷儿吧?”

  奔向小教室成新风

  □本报记者 孔学姣

  平时上班,假期学艺。这个“五一”假期,一些年轻人没有选择奔赴“诗和远方”,而是选择继续学习充电,享受知识带来的愉悦。

  5月2日,在郑州文化馆,一场主题为“礼服走秀步态”的课程正在进行。在郑州“星光”市民艺术夜校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接受摆臂训练、不同风格服装展示技巧等模特训练。

  据了解,该夜校开课后,报名学员中,超过50%的人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年轻的学员为20岁。

  夜校的开设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业余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终身学习和生活质量的追求。

  一人一灯“格子间”,近年来,付费自习室悄然在各个城市兴起,同样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位于郑州市花园路安华大厦内的“小拾光自习室”,护眼灯、储物柜、插座等物品一应俱全,有不少市民趁着“五一”假期来此悄悄努力,独享一份安静与温馨。

  自习室内,有人戴着耳机上视频课,有人正在埋头刷题。吴琳就是其中的一员,从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后,她入职郑州市金水区一家企业从事文员工作。“我还是想‘上岸’成为一名老师,近段时间的周末和节假日都用来学习了,争取能通过招教考试。”吴琳说,自习室24小时开门,学习氛围非常好,让人更有动力去学习,为知识付费,效率更高,也能在线下与同伴建立新的交流。

  “在喧嚣的城市中,我们致力于为每个需要自我提升、考试备战的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拾光自习室”相关负责人说。

河南日报要闻 03悦己消费新潮起 2024-05-03 2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