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二号探测器

玉兔号月球车

嫦娥四号探测器

玉兔二号月球车

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国旗的照片

嫦娥六号探测器

嫦娥六号国际搭载项目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
始发站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目的地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长五”大力士有啥新变化
与嫦娥五号相比,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的结构更复杂,块头更大,重量也更重。探测器的总重量达到8吨,这样的重量只有大推力的火箭才能胜任。本次负责将嫦娥六号送入太空的长征五号总长近60米,起飞质量约869吨,捆绑了4个助推器,是目前我国中高轨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如果把这次嫦娥六号的探月之旅比作一个接力赛,长征五号承担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它跑的是第一棒,这一棒是整个任务能否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要起跑准,要在规定的窗口内快速起跑,而且要迅速加速,要冲出速度来。
在执行嫦娥五号发射任务之后,长征五号团队对火箭进行了升级优化,不仅将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提升100公斤,还大幅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王珏说:“我们统计下来,长五遥八火箭相对于3年多前的长五遥五火箭大概技术状态的改进,包括箭上的、地面的、硬件的、软件的、设计的,还有工艺的等方面,这方面的改进大概有160多种。相对于执行嫦娥五号任务的时候,我们心态更加从容一些,成功的基础比较牢固。”
约53天的“宇宙快递”怎么完成
嫦娥六号此次“出差”,任务全过程约53天,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首次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由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等11个飞行阶段组成。
要想取回“宇宙快递”,嫦娥六号必须精准做好“去、下、上、回、入”五个动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六号探测器研制人员介绍,轨道器主要负责“去和回”,飞到月球和返回地球;着陆器主要负责“下”,落到月背表面,并进行样本采集;上升器主要负责“上”,携带采集的样本从月球背面飞起来;返回器主要负责“入”,携带月壤再入返回地球。
从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后,经过2000多秒的飞行,火箭会将嫦娥六号送入预定轨道,完成星箭分离。嫦娥六号开始奔向月球。整个奔月路大概有5天,在快到达月球的时候,嫦娥六号要踩一脚刹车,从而被月球捕获,进入环月轨道。在环月阶段,嫦娥六号将用20天左右的时间调整好位置,为落月做准备。
当万事俱备,嫦娥六号就会开始落月,并在月面工作48小时完成月背样品采样。采样完成后就将开展月面上升、环月轨道交会对接等工作。这期间,嫦娥六号还将在环月轨道开展多项科学探测。
在完成全部工作任务后,嫦娥六号就将开启回家之路。通过大约5天飞行,再入大气层,返回四子王旗着陆场,整个月背出差之旅要进行50多天。
这其中,轨道器既要护送大量载荷奔月取壤,还要精准完成月球样品“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实的“地月巴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称,通过进行适应性改进,嫦娥六号轨道器可以完成分离和组合的变形。同时,通过热控、能源等专业的复核复算,轨道器还能确保逆行轨道的飞行需求,让嫦娥六号有去有回,带着月壤顺利“回家”。
嫦娥六号具体落在月背哪里
嫦娥六号计划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侧,那里是太阳系已知最古老的撞击盆地。月球背面就是月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时间同步,这就导致月球的一个面永远无法面向地球。
全球进行过10数次的采样返回,全部都是在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可能存在更古老的月壤,在月球背面不论采回什么样的月壤,科学价值都是比较高的。
落月的位置不仅要有科学价值,科研人员还要全面考虑工程实施难度。航天器在太空工作的动力都来自自身太阳翼帆板,嫦娥六号也不例外,降落月背地点就要充分考虑光照等各个方面,确保任务的可实施性。
航天器在轨主要是用光照来产生电能,主要是它的纬度来决定。这次选择了一个中纬度地区,选择(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无论是从光照、能源、通信等各个角度,从工程上都是可以实现的。
嫦娥六号拥有哪些“国际范儿”
嫦娥六号任务开展了务实国际合作。2019年4月,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通过对两批次国际载荷搭载项目建议的征集、遴选,最终确定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搭载项目。其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将对月球表面负离子进行探测,研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的相互作用机制;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旨在对月球表面氡气同位素开展原位探测,研究挥发物在月球环境下传输和扩散机制;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计划利用在月球背面的定位,与其他月球探测任务开展联合测距与定位研究;巴基斯坦立方星将开展在轨成像任务,验证纳卫星月球轨道探测技术。
5月3日,国家航天局在海口召开嫦娥六号国际载荷研讨会。来自巴基斯坦、法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航天机构、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欧空局等国际组织约50名国际友人齐聚海南共商合作并见证嫦娥六号任务发射。
月背挖回的土里会有啥
此前,围绕嫦娥五号从月球正面取回的月壤,科学家们已经开展了多项研究,并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介绍,此次任务预选的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被公认为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着陆点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着陆难度、通信难度和科研价值,有望带回年代更久远的月球样本,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中国探月工程
20周年大事记
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计划在2007年实现绕月探测,2013年前后实现月面软着陆探测与巡视探测,2020年前后实现月面采样返回。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中国已顺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为人类月球探索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2004年1月23日
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
2007年10月24日
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顺利升空,迈出了“绕月”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嫦娥一号在轨工作494天,获取了中国首幅高精度全月图,120米分辨率,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获得国际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在环绕月球之后,于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2013年12月
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软着陆月球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2018年12月
嫦娥四号顺利升空,并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率先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
玉兔二号月球车登陆月球,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号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
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正式立项,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
2024年5月3日
嫦娥六号发射成功,将执行备受关注的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并搭载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将同期对月背展开多项研究。
未来,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最终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实现载人登月。
资料来源:综合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航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