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堂“大课” 寻一次“古迹” 品一味“情怀”

圈粉青少年的红色教育“IP”

《河南日报》 (2024年05月08日 第 11 版)

  □李娟 王荩 王莉

  卫辉,是谋圣姜太公故里、亘古忠臣比干茔葬地、明朝潞简王朱翊镠就藩地、民国总统徐世昌出生地,也相继涌现出红旗渠总设计师杨贵、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等典型人物。

  如何依托本土资源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近年来,卫辉教育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深挖区域特色,重点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开发了红色知、红色行、红色意三大课程内容,将革命文化和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系统渗透到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运用到“大思政课”建设的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去。

  红色“知”课堂,教育激活红色细胞

  “吴爷爷遇到那么多困难,他开山又治水,是战天斗地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近日,在参观“吴金印纪念馆”研学活动后,卫辉市李源屯完全小学的高年级少先队员感慨良多。

  “运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信仰故事,培养有信仰的人”,是卫辉思政教育始终秉承的信念。

  在唐庄红色教育基地展览馆内,少先队员们观看了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同志在乡镇工作40余年的图片和视频展览,聆听了吴金印书记的动人事迹,切实感受唐庄镇的发展变化,领略了吴书记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的不平凡业绩。

  红色“行”课堂,脚步丈量红色胜地

  “从空中俯瞰,塔顶六边形,在阳光的照射下,琉璃顶散发出熠熠光辉。每层塔角都悬挂着风铃,风起叮当作响,悦耳动听……”在卫辉市的省文物保护单位镇国塔旁,卫辉市第二完全小学的小讲解员,生动地向同学们讲解当地镇国塔的建筑历史及其构造。

  最好的教育应是亲身经历。卫辉市教育系统开启了“漫步古城寻古迹”的红领巾研学实践活动,精心设计了多条红色路线。

  第二完全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沿着镇国塔、徐家祠堂和望京楼的路线,既磨炼了意志,淬炼了信仰,又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古城的文化底蕴,收获课本外不一样的知识。带队老师表示,红领巾研学实践活动,用脚步感念先烈创造幸福生活的路,是感悟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路,提升了学生身为卫辉人的自豪感,实现了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护于斯、传于斯的教育目标。

  红色“意”课堂,三代同框延伸红色初心

  鲜红的团旗和队旗迎风飘扬,嘹亮的红歌响彻天空。卫辉市第七中学百名师生迈着整齐有序的步伐,走向始建于1921年的华新纱厂党史教育基地,走进新乡第一个党支部——卫辉华新纱厂党支部,见证了党组织在卫辉的成立、发展、壮大和辉煌。

  聚焦完善“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卫辉教育创造性地组织党、团、队三代同框,分享各自时代的奋斗故事和青春感悟。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为少先队员成长成才蓄能赋能。

  活动中,卫辉市第七中学的党员、团员和少先队员优秀代表,共同聆听了华新纱厂工人斗争史、党组织在卫辉的建立和斗争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史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党、团、队三代同框,象征着红色革命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活动中,学校党员教师以身为范,带头学党史、悟思想、践行动,广大团员和少先队员纷纷表示,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卫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持续借助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红色知、红色行、红色意三大课程内容,开发“行走的思政课堂”古城文化研学平台,组织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大运河历史文化遗迹研学”等实践活动,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打造“大思政”课堂的卫辉名片。

河南日报专版 11圈粉青少年的红色教育“IP” 2024-05-08 2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