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医圣祠。

河南宛宝制药工人对中药进行质检、分拣、筛选,层层把关保证质量。

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

俯瞰方城县百药园。

南阳艾草种植基地。
□曾小小 崔松涛 刘超
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仲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阳市在中医药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多年来,南阳先后被评选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国特色防治康养的南阳模式”入选《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3)》典型案例,中医药知识产权工作入选国务院30个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12日在南阳市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南阳中医药工作指明了方向。三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抢抓机遇,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新成就,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健全,中医药文化深厚底蕴焕发生机,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健全
目前,南阳全市有74家中医院,其中6家三级中医院、18家二级中医院、40家一级中医院、10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家中医类诊所,10744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药服务覆盖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村卫生室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基层服务中医化,中医服务特色化。2022年5月以来,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在全市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各县(市、区)以医共体为单位,组建县(市、区)中医师+乡镇卫生院中医师+村所中医师或全科医师团队1万余名,与辖区居民签约,签约群众可随时与包片中医师联系,看中医、用中药更加方便。同时,还特别针对“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一低保”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指导、疾病诊疗、康复保健等中医药服务。
唐河县源潭镇居民黄海峰患有腰腿疼等慢性病,2022年8月,他与当地卫生院的医师薛春明签约,建立了稳固的医患关系。他配合薛医生的治疗,持续服用中药,并接受针灸治疗,病情逐渐趋于稳定。4月25日,聊起现在的中医药服务,他竖起大拇指说:“签约服务真是好得很。”
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签约中医师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传统的一次性就诊不同,签约服务让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也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既方便了群众就医,也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副局长杨运卿介绍。
截至目前,该市签约率覆盖常住人口的9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247万人,累计服务2000万余人次。通过做实签约服务,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中医药在治未病、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优质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针对目前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2023年6月,南阳市又创新开展了“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对护工类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主要是中医护理技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监测、推拿拔罐等简单易操作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目前已累计培训护工7000余人次。
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崔书克表示,南阳创新实施“双万服务工程”,探索防治康养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了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市县乡村四级中医师联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使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通过为居民提供治未病、慢病管理、疾病康复等服务,再加上中医药医保政策的倾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防治康养融合的优势,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少生大病”,缓解了群众看病“难与贵”之痛。
强化品牌塑造 助推中医药产业发展
4月23日,位于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南阳市方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药饮片仓储库内,工作人员正拿着一摞出库单,认真核对无误后,将一包包中药饮片整齐地装进尼龙编织袋,有序装上物流车发往全国各地。
“目前我们生产中药饮片品种近500个,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的药品公司、医院和卫生院、诊所、中医馆等。”方林公司董事长邹丽说,“有些客户已经合作20年了。”
2003年,南阳市方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创始人邹灵芳率先在南阳市成立了第一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经过多年探索,在中药材采购上做到了定产地、定品种、定标准,确保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可追溯。
“做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口碑、品质。”邹丽说,“我们会对采购的中药材从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指标性成分定量分析等方面进行质检,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不合格的重新采购后二次质检,确保药品质量。”
该公司生产线配备有机械化输送挑拣台、数控高速截断往复式切片机、真空润药机、多功能切片机、智能干燥箱等先进生产设备,质检中心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现代化检验设备。严守“提高药品质量,服务人民健康”的质量目标方针,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药典》《河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依据,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中药材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检验放行、存储养护等各个环节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生产出来的中药饮片产品都符合国家标准。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邹丽说,“质量为先,服务至上,树立品牌”的经营理念,是父辈传下来的,我接过了父亲的担子,也要接过这份责任,希望把“方林”品牌做大做强,让方林“老字号”深入人心,铸中药国宝品牌。
近年来,南阳以仲景文化为引领,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仲景品牌、南阳艾品牌为指引,把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先后出台《南阳市打造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实施方案》《南阳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并协调获得省药监局支持,实施数字溯源、高价值专利培育、品牌培育等中医药知识产权“四大工程”,推动南阳中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确定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世界艾乡”的战略目标。
科技创新 赋能中医药产业阔步前行
“这个是我们的微烟小悬炙自有专利产品,它具有微烟、迷你、可调温、能定位的特性,广受消费者好评和喜爱。”4月24日,在南阳仙草健康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总经理宋镔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爆款产品之一。他说,该产品有两大设计亮点:一是滤烟除味,即通过特制隔烟棉隔绝大部分艾灸烟雾、吸附颗粒、过滤异味;艾柱定位防脱功能——它通过改进艾针结构,增加限位和防脱两种功能。这两个设计均是该公司申请注册的实用新型专利。
“近两年我们新增外观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新增版权登记作品61项。”南阳仙草健康集团董事长宋鑫告诉记者,公司专门在郑州设立了研发中心,紧跟工业产品设计潮流。正在建设中的南阳仙草艾产业园6号楼也是将来的艾产品研发中心。规划建设中的10栋现代化标准厂房,划分为艾制品全品类生产加工、电商运营、艾产品研发以及高端灸疗设备的研发与制造4大板块,全面投产后可创造近千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助力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发展。下一步,公司还将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把“仙草出品”打造成“中国艾制品行业领先品牌”,成为“中国艾草产业典范”。
“以前客户5箱10箱的下单,现在都是整车几十万片下单了。”4月26日,在位于方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宛宝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刘杨正在安排发货。
宛宝制药是仙佑集团旗下一家集中草药制品、医疗器械、功能食品等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中医药企业。“仙佑膏药制作技艺”是南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膏药这一中医药文化瑰宝发扬光大,仙佑集团先后在郑州、西宁、南阳成立三大生产研发基地。
“非遗传承价值在老,出路在新。”刘杨说,一贴小小的膏药,由方圆一公里卖到全国,再走向国际,见证了传承的意义。我们将紧紧抓住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借助南阳丰富的中医药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实现“健康中国、国人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中医药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远。2023年7月6日,南阳市携手创新药研制、医疗器械研发与生产外包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博济医药建设的河南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现代中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博济医药和入驻平台的各家企业,充分发挥科研优势、资源优势、管理优势,与南阳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融合互补,正推动平台快速成长为国内知名的中药产品创新策源地、产业孵化器。
拥有国家级研究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河南国医学院即将招生,南阳中医药管理、教育、医疗、科研体系初步建立,南阳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壮大,南阳“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建设全面起势。
延链成群 产业规模急速扩大
4月22日,走进方城县杨集镇建设现代中医药产业园,只见刚刚收获的裕丹参正在晾晒中。
“晒干后,一部分我们自用,一部分将出售给其他厂家。”河南省芝元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贺介绍,公司充分发挥裕丹参产地优势,以中医药现代产业园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研发生产艾灸智能设备为突破口,以实现年产中药配方颗粒5000吨为目标,大力实施中药饮片项目、艾草系列产品项目、智能设备项目、医药商业项目、中药配方颗粒项目、现代中医药产业园项目等“六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丹参、南阳艾等仲景品牌中药材产业。目前,裕丹参先后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及“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地理标志产品”“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开发的“裕丹神”牌丹参贡茶荣获全国农博会“创新奖”,选育的豫丹参2号、豫丹参3号、南阳艾2号(芝元1号)通过河南省中药材新品种鉴定;种植基地被确定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河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南阳市科技示范基地”。
南阳作为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历史上盛产天然药物2436种,其中拥有以“八大宛药”为代表的道地名优药材30余种,是全国著名的艾草之乡、辛夷之乡、山茱萸之乡。
发展艾草产业,打造世界艾乡。目前,南阳艾草种植面积30万亩,野生艾草年开发利用12万吨。目前南阳市艾相关有效专利1288件,其中发明专利38件,实用新型专利610件,外观专利640件;与艾相关注册商标9717件。拥有以宛西制药、河南福森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中药企业31家,福森药业2018年成功在香港上市,还有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南阳艾”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授权6家企业规范使用。南阳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河南省地方标准2项、牵头制定地方标准8项、团体标准26项、企业标准6644项。全国经营南阳艾产品的网络电商有3000余家,遍布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南阳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70%以上。
“南阳共有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规模化种植品种83个,种植面积195万亩,占河南全省的近30%,年产值100亿元,南阳市种植面积及年产值均排名河南第一。”崔书克介绍,南阳正结合本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一方面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上榜2022年全国中药产业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医药产业集群入选2023年河南省先进制造业十大集群。首批建成中药材特色乡镇10个、集散市场3个、集散基地4个。建成3家河南省4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5家南阳市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全市建成22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1个“定制药园”、25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8个“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南阳市副市长阿颖表示,目前,南阳正在通过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走向“一带一路”。该市通过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先后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华侨协会签署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战略合作协议,与日本藤田医科大学先端医疗中心、日本星火产业株式会社、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与香港特区医务卫生局建立密切联系,在日本、俄罗斯、越南等国开设中医优势病种连锁店——张仲景经方阁,出口中医药服务及产品超过1000万元,实现了仲景文化国际传播新突破。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