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四共” 联动创“星”

——济源市济水街道持续探索“五星”支部创建新路径
《河南日报》 (2024年05月20日 第 04 版)

  □毕晓萌

  为真正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市社区和城中村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共创共赢,济源市济水街道持续探索“四联四共”联动创“星”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织联建共强,找准创建工作“支撑点”。按照“地缘相近、产业相关、优势互补”原则,创新推动城中村与社区“结对共建”,实现优势再造。整合创建专班力量。实行“支部结对”,组建南街居委会+周园社区等4组创星专班,推动信息共享、事务共商、难题共解。探索实行党员共管。打好“管、育、训”组合拳,建立党员双向培养等工作机制,共同开展主题党日、“先锋课堂”等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党课4次、集中培训8次、交流研讨120余人次,全方位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党建品牌矩阵。成功孵化放心消费商圈、邻聚力、村社e家、26℃城市暖心驿站四个党建联合项目,实现发展融合、服务融合、治理融合,截至目前共开展个性化服务项目41场次,解决问题137个,调处矛盾16起,服务群众1300余人。

  资源联享共用,挖掘互补互利“共赢点”。利用辖区商贸服务业特色资源,让产业兴旺成为村富民强最美底色。市场资源融合。以辖区大型商超市场、特色街区为依托,引导业态集聚,推动产业升级。南街居委会开启“农贸市场+”模式,与周园社区联合推动周园路、关帝街等商圈抱团发展,助力市场商户与86家餐饮门店实现共赢。电商资源对接。与商务等部门联合举办电商直播带货培训班,引导居委会(社区)建立电商联盟,破解传统商贸业发展瓶颈,惠及经营主体300余家。新就业群体资源联动。整合居委会(社区)阵地资源,联合打造“26℃城市暖心驿站”,建立居委会(社区)—驿站—新就业群体三方联动机制,组建4支新就业群体“奔跑者服务队”,动态化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为群众提供便利维修160余次、化解安全隐患30余次,切实让新业态融入城市治理和“五星”支部创建中。

  治理联网共抓,打通创星争星“硬堵点”。在基层治理“微服务”上,持续放大共治效应。宣传教育联动。今年以来累计举办反诈骗等联合讲座8次,专题培训1100余人次,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西关居委会联合滨河社区组织40余名党员志愿者,对沿街商户走访宣传,敲响安全警钟。风险隐患联排。指导建立“村(社)e家”数字治理平台,接入公安、消防等重点场所视频监控68个,精准识别各类隐患,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点问题。矛盾纠纷联调。创新推行“四员三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整合矛盾纠纷调解室功能,吸收狄庄居委会“新乡贤”7人,培养玉仙社区“法律明白人”5人,为群众提供专业解答服务。

  服务联做共优,呈现美好家园“新亮点”。立足群众共性需求,联合推动服务共享、全龄共乐。聚焦“一老一少”。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路径,通过盘活低效房产资源,吸引北京安慈等社会资本700余万元提升改造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搭建“1+12+N”养老服务平台体系。创新“街道综合养老中心+居委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驿站”联动服务模式,组织“银龄党员”“青年摘星团”联合开展“周末爱老”活动,为辖区群众提供配餐、家政等服务,守护幸福“夕阳红”。东庄居委会、源园社区协同深化“青翼家园”阵地作用,共同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16场,心理咨询54人次,为青少年撑起成长“保护伞”。聚焦就业创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济水创业服务中心为依托,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咨询等服务。滨河社区依托“网、端、微、屏”完善创业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居民搭建就业桥梁。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狄庄居委会、玉仙社区整合优秀企业商户、在职党员等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共建共治按下了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加速键”,使旧貌不断绽放新颜。

河南日报要闻 04“四联四共” 联动创“星” 2024-05-20 2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