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要“喊醒”每个环节

《河南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第 05 版)

  □舒圣祥

  5月24日,《中国应急管理报》报道,某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提示部分乡镇注意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积涝、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县防指在预警发布后对基层知晓情况进行抽查。结果显示,14个乡镇、街道中有5个乡镇值班人员对该预警信息“不知道”,其中有2个还是本次预警提及的乡镇。

  预警信息传递是防灾减灾的第一步,第一步没做好,防灾减灾成效可想而知。根据气象预警等级,蓝色为最低级别预警。虽然是最低级别预警,但对暴露出的疏忽倦怠必须警惕并整改。

  据报道,该县对于蓝色预警没有电话叫应等反馈机制,气象部门发布蓝色预警后,县一级有关工作人员仅通过办公软件防汛群聊进行通知,而该群中只有乡镇防汛工作负责人,值班人员无权进入。在这次预警中,系统后端显示相关乡镇防汛工作负责人均为已读,但上述5个乡镇的防汛工作负责人,有的已读后却未及时转发信息给值班人员,有的转发到乡镇值班群中,可由于没有反馈机制,信息被忽略也无人察觉。

  预警信息传递,层层都应有回应,而不是复制粘贴一下了事。显然,该县预警信息传递出现断层,不仅是个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问题,还存在重发布、轻反馈的机制问题。说白了,预警信息传递流于形式。

  预警发出后,在后续环节中确保“收得到”“用得上”,人们面对突发情况时才能更好掌握主动。在此事件中,我们看到相关负责人形成了“蓝色预警不重要”的错误观念,心理上轻视,执行上自然懈怠,风险也很可能随之增加。

  前不久,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提到,今年防汛抗旱形势复杂严峻,要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从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发布,增强基层一线知晓率,能够让灾害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破解预警信息传递中出现的“梗阻”,需要不断完善预警传导机制,对值班人员和负责人进行扁平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基层人员防灾减灾培训和指导,使其明是非、知厉害,切实压实防灾减灾责任,做到“事事心中有底”,进而“因情制宜”处置,实现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整体提升。

河南日报评论 05防灾减灾要“喊醒”每个环节 2024-05-27 2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