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业的科技管理人才,‘科技副总’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科技成果对接服务。”
□本报评论员 悦连城
近日,省委科技委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研究《河南省“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强调设立“科技副总”是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贯通产学研用全链条的重要举措。要立足河南、放眼全球,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精准对接,真正把企业急需的科技人才派到企业去,更好把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中,形成技术创新同题共答、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让创新之火燃得更旺,需要众人拾柴、协同为之。作为新兴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实施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首的“十大战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必须看到,目前我省新兴领域存在短板,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与沿海省份相比,企业研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一定差距。凝聚创新合力,就要用制度建设为河南赋能。
长期以来,河南的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部分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而“科技副总”作为桥梁纽带,能够将高校的科研资源、人才优势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还能够推动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目前,全国已有江苏、云南、山西、湖北等多个省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科技副总”选派工作,成效明显。其中,江苏省从2013年在全国首创“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以来,截至目前已连续选聘十一批、近万名“科技副总”到省内企业任职。云南省自2023年开始实施“科技副总”项目,已累计从国内高校院所选聘百余名“科技副总”。湖北省开始向企业选派“科技副总”以来,两年时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91个。
由此可见,设立“科技副总”对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大有裨益。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作为专业的科技管理人才,“科技副总”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精准的科技成果对接服务。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让“科技副总”发挥最大效能,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持续创优机制,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完善科研项目形成机制、产业化项目支持机制、市场化绩效评价与分配激励机制、产业研究院动态管理机制等;坚持引育并重,建立灵活开放高效的引才育才机制,以人才优势打造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强化支持保障,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资源统筹、信息对接,优化要素政策供给,不断凝聚产业创新发展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合力,推动河南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