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河南日报》 (2024年06月13日 第 04 版)

  □本报记者 曹萍

  从一名中专生到本科生,再到考研“上岸”北京大学,今年夏天,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以下简称“科传学院”)毕业生史双奎坚持梦想、一路“逆袭”的故事,感染了无数人,也为更多年轻人带来了力量。

  和史双奎一样,科传学院很多同学在这个毕业季都收到了考研或就业的好消息。在他们成长成才的背后,是学校优良校风学风的熏陶,是严谨务实教风的指引,是完善的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依托古城底蕴,以科技为底色、以传媒为特色的科传学院正朝着全国一流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稳步迈进,打造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样本。

  对接需求 以真实践促进真提升

  最近,科传学院的很多同学走进9号楼,经常会闻到一股淡淡的咖啡香。“寻香”走过去会惊喜地发现,楼里竟藏着一家温馨的咖啡馆。

  “这是旅游管理专业最新开设的实训工坊,为高年级同学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同时也是同学们的实践课堂,大家可以在这里学习咖啡知识、动手制作等,具有‘多合一’功能。”该校商学院副院长左咏梅说。

  走进咖啡馆,几位同学正在熟练地做咖啡、招呼客人。“我们自己去选咖啡豆、研发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等,有理论有实践,收获满满。”作为核心经营人员之一,旅游管理系大三学生庞子宣感触很深。

  抓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题眼”,科传学院将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就业能称职、深造有基础、实践能力强、发展有后劲”,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

  “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提升,增强社会适应性,让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真正匹配。”科传学院副校长王天仕说。

  紧盯目标 做好课程设置“加减法”

  “我们将带领学生开展‘学穆青讲故事·行走中原’活动,深入兰考等地进行调研、采访,让同学们在行走中开拓视野、提升技能。”6月11日,科传学院传播学院新闻系骨干教师王芳芳告诉记者,在即将到来的学校“小学期”,将组织学生走出开封,深度接触社会。

  一个学年内“两长一短”,在正常两个学期之外设立3周左右的“小学期”,让同学们走出校园提前“上岗”,是科传学院课程设置的一大特色。目前,学校35个本科专业从大一开始已全面推行“小学期”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下功夫,学校从机制、教师、教法等多方面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做好课程设置的“加减法”。

  “从‘零课程’思路出发,依据专业需求和培养目标,逐一论证每门课程的必要性;从‘减课程’思路出发,逆向证明设置课程的必要性,确保每一门课程都开在‘点子’上。”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让这些课程真正落在实处?关键在教师。为了不断提升老师教学水平,科传学院在机制、考核等方面出“实招”,制定了完备的上课达标考核标准,进行辅导员熟悉度测试、辅导员达标考核,推出教师“一人一招”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辅导员队伍。

  润物无声 以多元培养促全面发展

  6月11日,天气闷热,科传学院“高大上”的游泳馆内,不少同学正在畅游避暑。“我们上学期刚上完游泳课,还学习了心肺复苏操作,感觉非常有用。”一名大二学生说。

  科传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将游泳课纳入必修课的高校,同时还开设了心肺复苏等特色课程,于2023年入选第二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人人会游泳、人人会急救”,特色课程丰富了大家的“技能包”,也是生动的生命教育。

  盛夏时节,万物丰茂,科传学院的校园里处处荡漾着青春的活力和拼搏的激情。

  刚刚获批的河南省融媒体AI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内,老师正带领同学们潜心学习、刻苦钻研;“科传大讲堂”上,“大咖”专家纷纷带来精神盛宴;同学们打水球、跳排舞、学英语,拍摄微电影、制作机器人,在全国各类大学生赛事中崭露头角、屡获奖项……

  在这里,育人的空气清新,成才的土壤肥沃,学生们浸润其中、健康成长。

  “多元培养,综合发展,激发更多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王天仕语气坚定。

河南日报要闻 04成为更好的自己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24-06-13 2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