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这一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心。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作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双高工程”优势特色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对接汽车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加工产业链。《汽车机械》为本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汽车工程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试点项目重要载体课程。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修能、德技并进”为价值引领,构建思政体系,提炼思政主题,深挖思政元素,打造了“岗位进阶、三师协同、六维融入、知行并举”的校企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模式。为汽车企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精技艺、会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
主要做法
岗位进阶重构教学内容,三师协同深挖课程思政
《汽车机械》涵盖汽车生产维护岗位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性和知识性强。课程以岗位工作流程和职业素质为基础,为学生定制分级进阶培养标准,并邀请思政课教师和比亚迪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团队按照立德、启智、业专、技精、悟知、致行六个维度拆分思政元素,融合了国家发展、汽车发展、现实事件、人物事迹、专业案例、故障报告、职业榜样七个方面素材,充分转化育人资源,达成了服务意识、敬业奉献、勇于探索、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开拓创新、使命担当的思政目标。
知行并举,实施“三环六步”思政教学
课程立足学情和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知行并举”进行思政教学实施。课程分为课前探学、课中固学、课后践学三个环节,深度贯彻立德、启智、业专、技精、悟知、致行六个维度的思政主题,完成教学实施。
1.立德,课前问题导向——第二课堂实现职业认知。
教师通过在智慧课堂发布相关案例、思维导图和微课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索,形成服务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培养敬业奉献精神,提升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
2.启智、业专、技精、悟知,课中知行并举——第一课堂实现职业认同。
基于高职学生独特的认知特点,课堂设计精准围绕“启智、业专、技精、悟知”四大核心维度展开,精心编织“博学、审问、慎思、笃行、明辨、言蔽”的教学脉络,灵活交替运用“案例剖析、小组协作演练、情景模拟体验、深入讨论交流、总结性点评”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中引入比亚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导师,结合具体职业岗位需求,对小组实践进行实时评分和专业指导,并将其纳入评价体系。每个班级选拔两名学生作为督导,借助信息化工具,实时记录并反馈团队讨论状态、各成员参与情况,确保任务进展有序推进。知行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能动性,更在无形中融入了对探索精神、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态度的培养,实现寓德于教,增强学生职业认同。
3.致行,课后目标导向——第三课堂完成职业传承。
课后通过校企联动“第三课堂”来助力教学拓展,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养成积极乐观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培养开拓创新和使命担当精神,实现职业传承。
螺旋递进,构建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以关注学生成长为出发点,校企共研岗位螺旋进阶评价体系。为突出评价体系的过程性、考核性与增值性,采用教师、企业导师、学生等多种评价主体。其中,思政评价占过程性评价的20%。主要考核学生的心得体会、教学过程、课内外实践、团队表现及态度。
创新与成效应用
创新点
1.课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原有的学科化理论体系改造成基于职业能力形成和学生认知的项目化课程。通过重构知识、思政融入、分解目标等手段,实现理实虚一体、讲练结合破解教学痛点,提升教学效果。
2.运用虚拟仿真平台解决学生理解难等教学难点问题,全面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学生成长画像为课程思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激活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手、脑、心并用,提升学习效果。
3.创新课程思政融入方式,从立德、启智、业专、技精、悟知、致行六个维度深挖思政元素,并全面贯穿“博学、审问、慎思、笃行、明辨、言蔽”课中环节,助力实现学生知识思维与技能练习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融合,过程考评与虚实演练融合。
成效与应用
《汽车机械》课程采用“岗位进阶、三师协同、六维融入、知行并举”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历经实践优化后已取得了一定成效,思政元素的融入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具体的思政设计为同类课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借鉴经验。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高,评价优良,认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经由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施,强化了团队教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意识,课程团队在思政教学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