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与时俱进谋发展 紧跟需求育人才(2024高招全服务)

《河南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第 T17 版)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校门。

  □石琪 吴猛

  全国首轮“双高计划”建设期间高职院校“三大国赛”获奖情况公布,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获奖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位居第八,在河南高职院校中位列第一,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位居全国第三。

  “2024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发布,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活力指数排行榜(总榜)中,位列全国高职院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第33,学生成长活力位列第9,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位列第30。

  高职发展智库近日发布的这两个榜单,是衡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评价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成效的重要体现。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频频闪耀高“含金量”榜单,彰显了它的硬核实力与发展活力。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办学“密码”?

  回应时代之需 厚积办学底蕴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创办于1954年的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迄今已有70年办学历史,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在国家职业院校3次重大定位中实现大满贯的院校。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学校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夯实了发展的坚实基础。

  “这些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精准动态对接社会需求,健全完善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我们将紧抓时代机遇,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新颜说。

  近年来,学校精准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以高优特专业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以高精特培养呈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化内涵赋能、特色赋能,以“智能焊接看河职”为特色打造数控技术专业群品牌,以“河职创新港”为抓手打造科教融汇高地,着力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知识型、实践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学校整体实力和专业群品牌实力双提升,成为河南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回应时代之需,紧紧围绕我省构建“7+28+N”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要求,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二级学院专业建设计划,打造形成了数控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旅游管理等一系列品牌特色专业。学校还积极与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所共建科研平台、携手开展人才培养,打造培育具备领先优势的“锥子专业”,擦亮传统专业品牌特色,塑造发展新动能。

  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一项项国家级荣誉,串起河职70年的奋进足迹,见证了河职人用奋斗写就的精彩。

  尊重个性特点 校企协同育人

  在生产“复兴号CR200J型电力动车组”型驱动单元关键传动部件加工项目中,开创多项先进方法;参与郑州地铁2号线等驱动齿轮箱项目,带着团队连破10余项加工难题,产品一次合格率100%……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郑州机械研究所数控车间主任周伟,累计完成技术攻关30余项、技术革新20余项,获评“河南省技术能手”。

  这样的优秀毕业生还有很多。他们凭借一技之长成就自己,也为河职毕业生赢得了“留得住、干得好、能力强、进步快”的美誉。

  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探索多元化精准化育人路径,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有方向有底气。

  解决学生学习中的“茫、盲、忙”问题。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分类精准育人模式,创建“人职匹配大数据分析平台”,新生入学就测评输出《专业和职业性向测评报告》,并配备专职指导老师,使学生尽早清晰认知自我,明确发展定位。对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过“成长画像学习导航系统”,指导学生精准制订学习计划。创设“专业+管理/营销/创业/创新”4类5阶育人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X”进阶课程,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和就业匹配度。

  破解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现象。坚持“对接产业办专业,围绕需求育人才”,以我省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办学优势,做好专业布局和建设规划。建立专业设置、预警与评估动态调控机制,科学新增、裁撤、优化专业,促进“招培就”一体化运行。实施“以群建院”,构建了一批紧密对接产业链(岗位群)的专业群,按照一个专业群成立一个“专业群建设发展研究院”和一个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的建设思路,形成“一群一院一平台”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与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300余家领军企业深度融合,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建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工学交替”教育培养模式,创新“校中厂”和“厂中校”育训模式,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的良性发展局面。截至目前,与学校联合开展过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企业超25家,学徒在联合培养企业就业率达90%以上。

  教育带着温度 厚植家国情怀

  青年志存高远,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德技并修,通过有温度的教育,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为青年学子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远积蓄后劲。

  加强人文教育,提升综合素养。实施“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举办“书香校园”读书月、“知行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建立“河职宿舍小书架”,配放《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图书上万册,特色做法在全国推广。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创新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动态管理系统”,重构精神文明建设和考评工作新模式,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省“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网民”“文明宿舍”“文明班级”。

  注重德技并修,筑牢工匠之魂。在学生中开展爱业、敬业、乐业、勤业、精业教育和乡村振兴、“三下乡”等实践活动,锤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在教师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以“革命精神、教育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为内涵的河职特色双师文化,造就更多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先生”,给学生为学、为事、为人作示范,当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强化美育浸润,育人润物无声。紧抓美育“第一课堂”,提升美育硬实力。通过打造特色课程群、配齐建强美育师资队伍、“育赛融合”提升能力等方式,丰富学生审美知识、增强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与此同时,美化校园环境,提升美育软实力。实施“校园环境美化工程”,挖掘校园美育符号:雕塑文化蕴含厚重的职教理念,校史馆是知史爱校的精神阵地,“河职创新港”是创新创业之星的摇篮,机床文化廊、戏曲文化馆和大数据双创基地等凸显各二级学院的专业文化……怡人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综合实训大楼,书香四溢的图书馆……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美的浸润,精神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

  打造活力校园 积蓄发展潜力

  充满活力的学校,有助于培养有潜力的人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创新课堂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发展后劲的人才。

  围绕“三教”改革,大力推进“教师护路、教材铸路、教法引路”工程,课堂生动有活力。

  “教师进企业”,为了让学生学到行业企业最急需最实用的技术技能,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每年要到企业去学习先进技术,再把所得带到课堂上。“师傅上讲台”,聘请企业师傅走进学校,将行业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直接传授给学生。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解决教材老化、脱离实际、不好用、不实用的问题,学校从“高、深、广、新”四个方面入手,开发使用了一批实用易学的教材。实行“校—院—企”联合模式进行教材建设,及时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开发视听教材、实物教材、场景教材、云教材等,并建设了100多个虚拟仿真平台,极大提高了学生实训课的课堂体验。

  有了好教材,还得“激活”教法。“课堂像车间,作业像作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是对学校教学方法的生动诠释。运用“讲—演—练—评”教学法,广泛采用任务式、单元式、项目式、情境式教学,学生以作品的形式完成教学单元,实训教学学时比例达到总教学学时的65%以上。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创新创业教育释放创造活力。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省内高校唯一的SYB培训机构,面向所有专业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在此基础上,针对有创业意愿和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开展GYB、SYB培训,帮助学生确定创业项目。选拔创业意愿强烈、能力突出、想法成熟的学生进入精英训练营和创业专业实验班,形成“普及教育+意向教育+精英教育”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标兵陈继文、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张文博、河南省大学生创新之星孟荣恩和张琳纬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职业教育大有作为,也能成就出彩人生。我们将秉承‘立德树人、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厉励表示,学校正在全力构建“书香河职、奋进河职、文明河职、活力河职、幸福河职、美丽河职、出彩河职”,向着“双高计划”提档升级和“职业本科”建设目标迈进。

河南日报特刊 T17与时俱进谋发展 紧跟需求育人才(2024高招全服务) 2024-06-19 2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