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海涛 见习记者 刘一洁
河南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我省粮食生产这个核心竞争力,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省不断探索的问题。
夏收已过,7月3日,记者走进位于平顶山市叶县的创大面业公司,浓浓的面香扑面而来,透过玻璃观光廊道,只见生产线上,面粉被“吞进”一台台机器的“肚子”里后,亮白齐整的挂面就生产出来了。
与普通挂面相比,这里生产的挂面售价更高,每斤能卖到20元,价格增长的密码在于挂面用的是富硒小麦。
富硒小麦,顾名思义就是硒元素含量更高,和普通小麦相比,更利于人体健康,也与当前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的饮食需求更加契合。
依托境内沙河、漂麦河等流域土壤富含硒元素的区位优势,同时借助于68万亩的绿色种植基地,近几年,叶县加紧创建国家级富硒小麦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提出了打造“绿色富硒小麦第一县”的奋斗目标,今年叶县已打造富硒小麦10万亩,优质富硒小麦的供应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如何让富硒小麦的作物特点变成产品特色,延伸富硒小麦产业链?叶县政府投资4.3亿元创建金创富硒小麦产业园,用于加工富硒小麦,助力好粮做出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富硒小麦+”的产业模式正在为当地农户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
叶县田庄乡的种粮大户李彦淼种有1000多亩富硒小麦,今年夏收每亩地打了1300多斤粮食,喜迎丰收。“产量再高也不愁卖,咱这相当于订单农业,加工厂直接把麦子收走了,销路根本不用担心。”李彦淼之前种植普通小麦,每年夏收需要自己联系收粮,对比多家价格才敢出手,劳心费力,经济收益也一般。
“我从近几年开始种植富硒小麦,这比普通小麦每斤贵1毛左右,1亩地能多赚100来块钱呢。”李彦淼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今年秋粮刚种上,已经在谋划下一季小麦的种植了。“秋收后,我准备扩大富硒小麦种植面积,预计再多种900多亩地。”小麦不愁卖,价格还喜人,李彦淼下一季种植富硒小麦的面积比之前将近翻了一番。
除了挂面外,当地以富硒小麦为基料生产出来的羊肚菌丝还被制作成了富硒羊肚菌粉,每公斤售价高达千元以上。依托区位优势,富硒小麦的供应链正在不断完善,借助政策支持,由富硒小麦延伸出的产业链还在继续拉长,价值链也在不断提升。“三链”同构持续发力,叶县的富硒小麦正孕育出新“硒”望。
小麦作为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隐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我省发布的《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延伸产业链,着力提升价值链,积极打造供应链,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我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全省粮食加工企业不断涌现,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正推动我省由粮食资源大省向粮食产业强省转变,擦亮“河南粮食王牌”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