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三
近期召开的河南省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推进会议,对新形势下全省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作了新部署,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的产业链群新格局。2023年以来,河南系统性推进“7+28+N”产业链群培育,全省产业主攻方向更加聚焦,发展主线更加凸显,战略思路更加清晰,政策举措更加系统,重点产业链竞争力持续提升。
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创新策源力持续增强。创新是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河南瞄准科技前沿、国家战略、产业需求,前瞻布局高能级科创平台,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以新型研发机构重塑科技创新体系,聚焦“7+28+N”产业链群,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大创新格局稳步构建,23家省实验室、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41家省产业研究院、50家省中试基地为支撑的全省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围绕“7+28+N”产业链群明确技术图谱,人才图谱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重点创新平台清单等,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1040项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清单,启动省重大科技专项19项,15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
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产业链群发展不能再依赖传统发展方式,要转换到新质生产力引领上来。河南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及时将高能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链群上,不断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催生新质生产力。如生物医药产业链突破关键技术58项,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48项,有力支撑了我省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2024年5月,全省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29.0%,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增长14.2%,带动了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提速发展,5月份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6.4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明显加快。
数字赋能力持续释放。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已经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河南突出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打造产业链群的关键抓手,出台《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一转带三化”为牵引赋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建设智能应用场景,实现重点行业链规模以上制造企业智能应用场景全覆盖,开发一批智能高端产品,开展数字化绿色设计,推动数字化绿色生产,构建数字化绿色供应链,12家企业入围2024年省数字领航企业,100家企业入围2024年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70家企业入围2024年度河南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持续涌现。
集群竞争力明显提升。依托“7+28+N”产业链群,各地聚焦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链群,优势集群竞争力和辨识度明显提升。传统集群向“新”突破,如长垣县作为“中国起重机之都”,逐步从起重机向立体车库、重载AGV、空间机器人等多场景、新赛道拓展,2024年4月26日,在第九届中国·长垣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上推出空间机器人,集成AI控制算法、预测性数字孪生技术和虚拟传感技术,运行速度提高了3倍,定位精度提高了100倍,同时电缆长度减少了80%。特色集群拔节生长,如平舆的户外休闲、上蔡的防晒服、鹿邑的火锅食品、温县的新式茶饮等新成长起来的特色集群,快速扎根,拔节生长,成为地方产业新地标新名片。2024年全省认定1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集群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升级。
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
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国家及各地谋划经济工作和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国家正在加快布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河南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7+28+N”产业链群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国家战略布局具有广阔空间。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更高起点上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河南经济总量位居中部第一,区位、产业、市场、通道、枢纽等综合优势凸显,利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创新势差、产业级差,承接高端要素和产业转移,助推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空间巨大。
人工智能加速渗透机遇。2023年以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正在加速落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进入新阶段。河南工业规模大,设备数量多、制造场景丰富,围绕重点产业链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环节加快大模型应用场景落地,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空间巨大。
设备更新和消费换新机遇。国家正在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河南也出台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一方面通过引导产业链群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可以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为河南装备、数字类、消费类产业链企业带来新发展机遇。
加快推进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上再深化。依托产业链群部署创新链,加快将高能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链群上,全力推进产业链群高能级创新平台全覆盖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创设产投基金和孵化科技企业,支持头雁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需求导向、市场牵引、企业主体的创新体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在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链上再深化。河南传统产业规模大、占比高、基础好,依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链发展,既是产业链提质发展的关键发力点,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突破点。河南要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如在新材料与前沿材料、生物医药与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更要突出先立后破,利用先进科技和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赛道。
在推进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融通上再深化。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对接不紧密是河南产业链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障碍,要强化链主引领,带动上下游贯通、大中小企业融通,打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格局。突出以数字技术、工业互联网、行业大模型平台等引导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线上”对接,打造数字平台驱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群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
在推进省内企业与省外要素融入上再深化。在产业链群培育上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重点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协调谋划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京广先进制造业走廊等,创新“双向飞地”建设模式,支持省内企业在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布局研发中心,构建“研发在沿海、产业化在河南”协同发展格局,利用当地高端要素助推我省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