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嵩山实验室北龙湖办公场地。

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嵩山实验室吸引了大批求职者的关注。

嵩山论道·2023云网智联创新论坛暨第二届智联网络技术与产业创新大会上,嵩山实验室首次对外发布两项重大科研成果。

空间智能感知与重建项目组的科研人员正在操控实时定位和地图构建移动测试平台。
□朱林青
巍巍嵩山,傲然挺立天地之中。
科技引领,中原大地渐起高峰。
2021年7月17日,河南首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揭牌成立,中原科技崛起的新高度就此标记。
“努力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像嵩山一样屹立在中华大地。”这是省委主要领导对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期许。
坚持“顶天立地”科研定位,打造国家高水平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平台。这是实验室助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时代使命。
三年来,一项项规划加速推进,一条条举措落地见效,一个个成果不断涌现……嵩山实验室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指示,紧紧握住“十大战略”之笔,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在河南这片创新的热土上,描绘出“做顶天立地科研 建一流科创平台”的新图景。
顶天立地 科研发展取得新成效
7月12日,位于嵩山实验室9楼的内生安全与网络弹性测评研究中心,几位青年科研人员正聚在一起,盯着大屏上的车辆画面讨论问题。
“这是一套车联网的内生安全威胁感知平台,目前我们在做ADAS的对比测试。这就像是给智能网联汽车做‘核磁共振’,通过精准检测找出产品自身存在的漏洞缺陷或可能遭受的网络攻击隐患,帮助生产商改善产品质量,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水平。”该中心项目负责人韩刚涛介绍。
为积极适应网络弹性研究国际大趋势,嵩山实验室于今年5月新设立了内生安全与网络弹性测评研究中心,联合国内传统网络安全优势单位,构建网络弹性测评、定位、修补、设计、人才培养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发挥内生安全对于数字生态底层驱动范式转型的推动作用。
这并非嵩山实验室首次进行科研布局调整。实验室成立之初,曾选定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智联网络与通信、数字社会治理、广义功能安全等7个科研领域作为“十四五”期间的攻关重点。嵩山实验室对标国家未来网络与安全发展重大需求,不断对实验室科研战略规划与布局优化调整,立足于内生安全和多模态网络环境两大原创理论,组建广义功能安全、多模态智慧网络、内生安全与网络弹性测评和交叉创新四个研究中心。
变化的是组织架构和科研方向,不变的是嵩山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使命、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坚定决心。
随着优势特色领域持续凝练,自身科研定位更加明晰,实验室发展成效也正加速显现——
首次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多模态网络创新环境项目;柔性负荷微电网系统开发、透明医保等两项列入省“13710”的重点督办项目,微电网系统项目确定了2个示范场景,透明医保运行平台已在郑州市落地试运行,实验室迈开技术成果应用转化的第一步;首次对外发布多模态网络环境、内生安全云原生平台两项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和先发优势。
招贤纳士 人才引育激发新活力
从中科大博士毕业后,28岁的丁博婉拒了多份来自发达地区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入职邀请,于今年年初成为嵩山实验室多模态智慧网络研究中心的一员。
这份决定的背后,是“嵩山”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依托极具前瞻性、创新性的科研项目牵引,嵩山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便八方揽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初步形成了近200人的高水平科研攻坚及管理队伍,并组建攻关团队20余个。其中,多模态网络环境团队、网络弹性测评团队、内生安全云平台团队等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培养出一批实验室技术攻关带头人,形成“头雁效应”。
“实验室积极利用省、市财政引才育才工作支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才申请奖励补贴和科研经费,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扰。”嵩山实验室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陈科旺说,实验室和各研究中心经常邀请专家、“大牛”做客“嵩山大讲堂”,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作为以创新为立身之本的新型研发机构,嵩山实验室不但要求科研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也不墨守成规。
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实验室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奖优罚劣、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才创新价值;在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上实行改革,赋予科研人员创新成果90%所有权。这些创新激励举措,正有效吸引高质量人才的加入,高效激发科研团队的活力。
在即将召开的嵩山论道·云网智联创新论坛暨第三届智联网络技术创新大会上,一场以青年人才为主要话题的“博士后论坛”备受关注。此次论坛活动,让国内外优秀人才对开放、灵活、包容、创新的嵩山实验室形成全新、全面的了解,将吸引更多优秀的博士、博士后高水平人才加入。
蹄疾步稳 创新精神激发新气象
入职嵩山实验室广义功能安全研究中心不足2年,“95后”女孩陈若曦获得的荣誉却不少——她所在的内生安全云原生平台团队连续两年获评实验室“优秀科研团队”,广义功能安全研究中心更是荣获第27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表彰。
但与这些闪亮的成绩相比,陈若曦认为她收获最大的,还是实验室全体成员“坚定信念 勇闯新路”的精神。
2023年年底,内生安全云原生平台作为实验室重大成果进行了公开发布。为了尽快实现内生安全云原生平台的产品化运用,今年3月,这支近20人的年轻团队主动开展了一场长达5周的封闭开发。披星戴月,周末无休,团队集中攻关重点难点问题,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为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及大规模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让平台实现“开箱即用”,微服务过程需要匹配最新版本,刚开始攻关时的陈若曦经验不足,被卡在这个环节久久无法脱困。
“团队里每个人都承担着好几个研究方向的任务,领导和同事在自身任务紧压力大的情况下,毫不犹豫挤出时间帮我,上千行的代码带着我一行一行检查,花了三四天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她说,在嵩山实验室的每一位同事身上,都能看到团结协作、迭代精进的精神。
精神的源泉,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数十次方案迭代,从早到晚泡在会议室里,午餐时间一边吃盒饭一边讨论技术方案,对每一个问题都会耐心答疑解惑;PPT等汇报材料亲自上手,对各个小细节精心修改,常常深夜微信发布迭代新方案……年逾七十的邬江兴,在实验室年轻人心中留下的,永远是潜心科研、精力充沛的印象。
“我经常对年轻人说,我们要争做工程科学的开拓者,为网信领域发展建灯塔,为企业无人区探索送火把。”邬江兴表示,实验室将持续坚持建设网信领域世界一流实验室,加大独创独有的理论技术创新,加强科研创新机制探索,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落地。
2021年乘风启航,2022年夯基垒石,2023年成果频出……进入第四个发展年头的嵩山实验室,正昂首阔步,砥砺前行。
炎炎夏日,郑州北龙湖畔风光秀丽,更蕴藏着无限的创新希望。占地50多亩的嵩山实验室楼群已经施工完毕,蔚为可观。今年年底前,这里将成为实验室全体成员的新家。
“努力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像嵩山一样屹立在中华大地。”——这句对嵩山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期许,正在日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