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治理的微观透视

《河南日报》 (2024年07月17日 第 08 版)

  □悦连城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县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载着连接中央与基层、政策落实与民生改善的重要使命。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杨华所著的《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一书,以其深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国基层治理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洞见。

  杨华出生于1981年,长期从事农村问题研究,在全国近20个省份调研累计超过1400天。《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是其代表作之一,被称为“了解基层的教科书”。

  本书通过大量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入剖析了县域治理的多个面向。比如,书中强调了县乡政府作为具有自主性的治理主体,在组织框架设置、组织活动技术与组织动员方式上的创新与挑战。特别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生动描述,反映了乡镇政府在应对上级繁多任务与满足群众需求之间的艰难平衡。

  书中那些颇具新意的洞见,来源于扎实的田野调查。作者凭借多年的农村调研经验,深入县乡一线,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了县乡政治生态的真实面貌。这种“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县乡治理的鲜活气息,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但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描述现象和提出问题,而是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县域治理背后的逻辑与机理,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见解,如监督考核方式的转变对县乡关系的影响、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的重要性等等。这些建议,对于更好地开展基层工作也很有启发。

  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近年来,河南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激发活力、破解难题。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而言,如何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应对发展任务繁重、群众需求多样的挑战?不妨读一读《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将书中的理论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或许可以擦出智慧的火花,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提高治理效率。

  总而言之,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基层治理的学术著作,更是中国县域治理的微观透视。它让我们看到,在县乡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智慧与汗水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我们深入实际、勇于创新、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就能走好县域治理现代化之路。

河南日报评论 08县域治理的微观透视 2024-07-17 2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