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小院课堂” 新乡远程夜校再开讲

5位“主心骨”分享治村“秘笈”

《河南日报》 (2024年07月17日 第 09 版)

  □本报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袁楠 本报通讯员 余晓建

  俗话说,“宁管千军,不带一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想要成为村民心中的“主心骨”、致富的“领头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携手“小院课堂”,近日,新乡市远程夜校再次开讲,全市18万名党员共上一堂课,主题就是如何当好“主心骨”,5位书记分享了各自的治村“秘笈”——

  东大阳堤村由文化建设入手,提升村民精气神;村党支部书记陈来胜引进13家企业,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0万元,建成了花园式新村;

  大召营村是远近闻名的书画村,村党委书记姜磊借助名人效应打造“画家部落”,发展文旅产业,走出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秉承“当干部就要干实事”的信念,西阳兴村党支部书记郭德永33年来建学校、修道路、办企业、盖新房,把一个小村打造成了省级文明村;

  曹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殿印以硬手腕整治歪风,把握机遇借力借势兴办集体企业,让村子由乱到治、由穷到富;

  年轻的兴宁村党支部书记史孟起向陈来胜看齐学习,短短几年时间,就把一个软弱涣散村变成道路通畅、安装了暖气、建成了休闲广场的示范村。

  “这些书记不仅能吃苦、能吃亏,还要再加个能吃‘气’。”受邀参加录制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忱说,从他们身上,能够真切感受到我们党在基层的根基是牢固的,乡村振兴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在屏幕前听课的新乡众多村党支部书记更是感慨连连。

  “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确实需要我学习。”“我跟5位书记还有不小差距,私下还得去村里找他们当面交流,取长补短。”

  让大家纷纷表达钦佩的这5位书记,全部都来自新乡县,这倒不是偶然,此次节目的录制就是由新乡市远程夜校、新乡县“小院课堂”两个党建学习教育平台共同策划推出的。参加访谈的5位书记,都是新乡县不久前评选出的“名书记”。

  今年年初,新乡县实施了以名书记、名村庄、名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名工程”,希望让名书记层出不穷、让名村庄遍地开花、让名企业不断涌现,用3年时间达到并保持省级基层党建先进县标准,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占比90%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占比80%以上,党建和发展“双强”企业达50%以上的目标,为打造全国基层党建先进县奠定基础。

  不久前,通过基层申报、联合评审、县委研究、结果公示,该县评选出了首批“名书记”“名村庄”“名企业”各5个。

  标杆既出,如何使其成为更多人的榜样,起到带动效应?在新乡县委和新乡市委组织部的积极策划下,首期“名书记”专题电视访谈顺利进行,旨在以“名书记”团队为引领和示范,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典型激励身边人,实现“拨亮一点、燎原一片”。

  “典型是标杆是旗帜,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我们实施‘三名工程’,既是传承红色基因、夯实基层组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动新乡县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新乡县委书记祝显成表示,该县将持续以“三名工程”为牵引,打造更多“名书记”“名村庄”“名企业”,为全市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河南日报新乡新闻 095位“主心骨”分享治村“秘笈” 2024-07-17 2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