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23日,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主办,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记协承办,河南日报社协办的全国青年骨干记者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开班。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省级主要新闻单位的60余名青年骨干记者,在兰考、洛阳边学习、边采访、边实践。同行眼中的优秀同行是什么样的?来自全国的记者在河南又有哪些感悟?本报今起推出“记者眼中的优秀记者”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郭歌
7月23日,在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学习穆青、增强‘四力’”主题展现场,人民政协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汪俞佳正在用手机记录下有关穆青的点点滴滴。
展览利用音视频将穆青的音容笑貌再次呈现在培训学员面前。汪俞佳现场体验“跟着穆青去采访”“和穆青一起合影”等沉浸式互动,与穆青进行穿越时空的“合影”,留下珍贵纪念。
“展览让我对穆青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十个共产党员》《赶着黄牛奔小康》《老书记与北干渠的故事》这些优秀的作品令人感动,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新闻理想让我十分敬佩,是我今后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的。”汪俞佳说,“这次穆青展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找到一个新的探索方向,回去之后认真研究穆青前辈的新闻作品,学习他是如何与人民打交道、如何在现场抓‘活鱼’的。”
汪俞佳在人民政协报社总编室兼顾新闻报道策划和报纸版面呈现,多年来的编辑、记者工作让她对一线采访有着自己的见解。
“到一线才是核心。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媒体,只有到现场采访才能得到最鲜活的信息和画面。”汪俞佳说,记者采访写稿要“自由”,不要给自己设定框架,“文无定法。现场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记者就是要把真实的瞬间记录下来。”
有着深厚媒体经验的汪俞佳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在她看来,媒体融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记者心态上的变化,“每个记者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在采访报道工作中要主动去弥补自身的短板,打破技术上的壁垒,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全能型的融媒记者。”
本次“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还特别设置了到隋唐大运河、二里头夏都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作为参加“学习穆青、增强‘四力’”采访实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这将是我第一次到洛阳,想去二里头遗址、龙门石窟看一看,再体验一下洛阳的汉服。”汪俞佳表示。
近两年河南文旅的火热也吸引了汪俞佳的目光。“河南把文化的牌子打出来了。之前在选择去哪儿旅游的时候,河南并不是我们的选择之一。现在我们也愿意来河南看一看、玩一玩,来这里感受一下深厚的文化,来这里看一看‘最早的中国’。”汪俞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