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 就医更便捷(微感受里的改革温度)

《河南日报》 (2024年08月21日 第 04 版)

  □本报记者 李晓敏 李倩

  8月18日上午,51岁的刘女士走进郑大一附院东院区,紧跟医院智能导航系统,抵达候诊区。此前,她利用手机APP完成了医生预约。

  就诊时,医生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迅速调取了刘女士的过往病史和检查结果,并在系统上开具了处方。交费时,刘女士调出电子医保卡,轻轻一扫,支付清单上,报销了多少一目了然。

  “以前看病,光是挂号、交费就要排好久的队,还要带一堆卡,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刘女士话语中,透露出对医院数字化赋能便民就医举措的由衷赞叹。

  数字化浪潮正重塑着传统就医流程,驱动着医疗机构不断探索服务创新模式。从微信公众号到小程序,多样化的在线服务平台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咨询、挂号、报告查询等服务,智能导航、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更是将就医体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截至2024年6月,在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有254家开展院内智能导航服务,417家提供病案复印线上服务,586家开展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848家开通门诊患者检查预约服务,713家推行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584家提供诊间支付服务,367家开展病区结算;754家开展门诊综合一站式服务……这一连串数字,是数字化赋能便民就医的生动注脚。

  数字化平台还促进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实现了诊疗数据的无缝对接,不仅让医生诊断更精准,还为患者节省了费用。截至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有516家接入河南省检验检查互认平台,互认次数59.95万次,节约资金1475.9万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平台还促进了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延伸。通过远程医疗、医联体建设等方式,优质医疗资源跨越地域限制,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8月17日下午,巩义市站街卫生院内,一名因胸痛紧急入院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数据,被实时传送到巩义市人民医院心电网络会诊中心,专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指导处置,开通绿色通道,该胸痛患者转危为安。这背后,靠的是巩义紧密型医共体的高效协作。

  “群众需求是导向,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推出“便民就医”提质量、强能力等系列举措,打造河南特色便民就医服务品牌,全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专家点评

  微改革惠及大民生

  □河南省社科联副研究员 张柏林

  当前,由于地区、城乡差异等客观因素,有些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还不高、一些大医院仍存在挂专家号难、候诊时间长等现象,看病难、就诊慢、窗口多、付费缓等仍是困扰不少人到医院就医的第一步。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改善群众就医感受,紧紧扭住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接连推出便民就医系列举措,特别是通过数字化赋能,以“小切口”的关键细节改革,解决群众的就医“大民生”,无疑为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年来,“便民就医”系列举措以试点先行、整体推进、以点带面不断推进,在全省逐步推广。

  从“少跑腿”到“优流程”再到“提质量”,这场便民就医“微改革”,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刀刃一步步向内、便民就医的内涵不断延伸、群众的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数字化赋能便民就医的过程中,我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各地医疗机构积极响应,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便民服务措施。这种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和持续深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金标准,这场“便民就医”微改革,做就要做好,坚定做下去。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本报记者 李倩 李晓敏 整理)

河南日报要闻 04数字化赋能 就医更便捷(微感受里的改革温度) 2024-08-21 2 2024年08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