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知产 经济向新

《河南日报》 (2024年08月22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孔学姣 见习记者 郭佳栋

  8月19日至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河南组织新闻发布地方行活动,展示中部地区知识产权工作成效。

  从去年共建高质量现代化知识产权强省到在河南举办这场活动,我省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引发关注。对河南来说,如何借“国家队”优势,助推科技和产业创新,带动经济发展向新而行?在集中采访环节,这个问题的答案变得清晰。

  “颂中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华夏子孙弥繁弥昌。”祭文声声,钟鼓齐鸣,禹州坪山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一欣带领窑工燃香敬祖,在大坪山老窑口举行开窑仪式。师傅抡起锤头敲碎窑口砖墙,一手托着瓷底、一手扶着瓷口,小心翼翼地将烧制好的钧瓷拿出窑洞,钧瓷“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绚丽釉色引来阵阵惊叹。

  为让钧窑窑火越烧越旺,2021年,作为全国首批,钧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正式成立;2022年,禹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如今,禹州已有钧瓷生产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3.2万人,年产值26亿元,全市钧瓷企业有71家申请使用钧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钧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规范使用,进一步提高了禹州钧瓷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宋一欣说,坪山钧窑严格遵守行业规定和国家标准,保证每件钧瓷作品的质量都能达到地理标志产品的要求。

  除了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的带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在郑州设立的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已经成为知识产权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

  “我们以河南省委、省政府谋划部署的28条重点产业链中的科技领军企业为抓手,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实施产业强链行动,聚焦‘卡脖子’技术、科技攻关、海外贸易等个性化需求,‘一企一策’助力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审协河南中心总审查师马桂丽说。

  在中铁装备车间的正中央,放置着一台长120余米的土压平衡盾构机。“软土、硬土、砂砾和软岩等各种类型的不均匀地层,在盾构机面前都不是难题。”中铁装备有关负责人说。

  2021年,作为研发生产盾构机的龙头企业,中铁装备受国家委托,开展一项关键技术的研究,急需全面了解国内外专利技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路径,寻找突破点。

  审协河南中心获悉后,立即组建涵盖机械、材料、化学等多领域的服务团队,在技术攻关时间短、关键核心技术直接相关的专利文献数量少的局面下,通过专利导航助力“卡脖子”技术突破点解决。近3年来,中铁装备申请专利1100余项,产品先后出口意大利、澳大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连续7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审查技术专家,郑州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钎焊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龙伟民一向重视专利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比如我们研发的高精密熔体材料,一个产品就拥有36项发明专利,在业内占据领先地位,市场前景也非常可观。”他说,郑机所现有高价值专利223件,形成了“轨道交通齿轮”“药芯银钎料”等8个高价值专利组合。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参数齿轮传动系统,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问题,实现进口替代,支撑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

  如今的河南,重视知识产权蔚然成风,在中部地区崛起进程中,有力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让更多人“豫”见经济大省的“向新力”。

河南日报要闻 02“豫”见知产 经济向新 2024-08-22 2 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