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优质均衡 资源共建共享(微感受里的改革温度)

《河南日报》 (2024年08月22日 第 03 版)

  □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本报通讯员 程都

  “祝贺!咱们学校获得了总决赛冠军。”前不久,当洛阳市西工区红山实验小学校长张卫营得知学校参加第24届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总决赛获得优异成绩后,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作为一所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能成功亮相国家级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秘诀何在?

  “别看学校远离市区,可孩子们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一点也不比城里差。”张卫营说,学校除了开设有航模、绘画、乐器、足球、篮球、科技、艺术、生活、手工等40多门校本课程,还与辖区兄弟小学成立了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实现了区域内学校资源共享。

  城乡一体、资源共享,这是西工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西工区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秉承爱育灵感、共创美好未来教育理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师资建设,走出了一条有西工特色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让更多孩子就近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据西工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9所,新增校舍4.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7500余个,26所中小学实现了校园文化提档升级。西工区连续6年实行“零择校”,全面破解义务教育“城镇挤、农村弱”、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构建起城乡均衡、公平共享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智慧教育是重要抓手。在西工区唐宫路小学,老师们只需在智慧黑板上轻轻一点,通过网络互联,就可实现虚拟与现实结合的课堂教学。

  “学校共有29个教室,全部配备了智慧黑板,在5个主要功能室内也全部更换了触控教学一体机,构建了教室、功能室全场景智慧环境、智慧课堂。”该校校长李铁成告诉记者。

  西工区打造的“智启西工 慧育未来”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了智慧教育新样态。截至目前,该区对39所中小学实施了智能化、便利化改造提升,并建成国家AI智能教育示范校3所、省级数字化标杆校2所、省级科技特色校7所、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校17所。同时,围绕智慧教育,西工区构建了科学素养、编程、信息奥赛等普惠课程体系,拓展开设无人机、3D建模、激光切割等科创社团课程,为学生成长融入更多智慧元素、注入更多科技“基因”。

  去年以来,西工区共有300余名中小学生先后在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重大赛事上斩获奖项18个。今年年初,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西工区举行,对该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实地观摩和推介。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育新时代科技人才,是西工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西工区委书记王进表示。

  专家点评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河南科技大学教授 许军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均衡重在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以及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补齐教育短板,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分配;优质则重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洛阳市西工区红山实验小学作为一所很不起眼的乡村小学成功亮相国家级大赛,其秘诀在于学生们享受到的优质教育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这也是西工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牢牢把握公平、提质两大主题,判断优质均衡是否落实到位,是以学生和家长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指标。账面的指标很出彩,但是学生和家长普遍不满意,并不算真到位。

  西工区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构建起城乡均衡、公平共享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值得点赞!(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范坤鹏 整理)

河南日报要闻 03教育优质均衡 资源共建共享(微感受里的改革温度) 2024-08-22 2 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