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振杰 代娟 本报通讯员 任文林
9月2日上午一上班,第十七批中国援厄立特里亚医疗队队员、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张君就给苏莱曼打电话,提醒他定期去奥罗特医院复查,专家们需要根据检查结果评估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及药品服用剂量。
14岁的苏莱曼多年来腰背部、髋关节等多处关节疼痛且脊柱僵直,无法蹲起及弯腰活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前段时间,家人慕名带他找到了第十七批中国援厄医疗队。医疗队影像、骨科等专家会诊,确诊苏莱曼患强直性脊柱炎。经过半个多月的服药、中医针灸等规范综合治疗,原本需要家人搀扶行走的苏莱曼,如今已可以自己走一段路了。
“我们特地联系国内专家共同商讨苏莱曼的治疗方案,目前他康复得不错。”在连线采访时,张君告诉记者。
自1997年中国向厄立特里亚派遣医疗队以来,先后有17批共计300余人次队员赴厄立特里亚开展工作。如今,在厄立特里亚,中国医疗队已成为中国对厄援助的一个闪亮品牌,有病就找中国医疗队成为当地很多患者的选择。
今年5月,我省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从新乡医学院及三家附属医院、省肿瘤医院、省胸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抽调18人,组建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组长单位的第十七批中国援厄医疗队,分赴厄立特里亚的奥罗特医院、哈利贝特国家转诊和教学医院、博哈尼眼科医院和阿斯马拉理疗中心开展医疗援助。
医疗队员们克服当地高温酷暑、设施简陋、时常停电停水和高原反应等困难,迅速开展工作,已诊治当地患者近5200人次,开展各类手术近500台,审签、会诊放射与磁共振报告2000余人次,并积极指导当地医务人员做手术及各种诊疗操作,举办学术交流、创伤急救培训活动,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中国,目前胆囊切除90%以上通过腹腔镜完成。医疗队员在哈利贝特国家转诊和教学医院开展工作时,发现当地的胆囊切除仍以传统的开腹手术完成,没有医生掌握腹腔镜手术的技术。
董良鹏、赵智力和冯超杰三名队员主动与当地医生沟通,在当地仓库寻找相关医疗器械,加上从国内带来的器械,组装成一套腹腔镜器械。经过前期多次模拟测试,在当地麻醉医生、普通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配合下,医疗队近日完成了该院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当地医生Merhawi为医疗队精湛的医术连连点赞:“你们创造了医院的历史!”
“这例手术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我们医院的技术进步,也为医院的临床医疗、医学教学、人才培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Merhawi表示。
第十七批中国援厄医疗队在高质量完成国家医疗援助任务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持续开展义诊等活动。
今年8月13日,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大使馆给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来感谢信,称第十七批中国援厄医疗队抵厄以来,克服当地较艰苦的生活及工作条件迅速开展工作,“厄外长和卫生部长在不同场合分别向我大使馆表示对中国援厄医疗队的感谢,援厄医疗队的贡献为中厄友谊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