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

河南是一个行万里路的好地方(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看河南)

《河南日报》 (2024年09月10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汉青 杨露露 贺志泉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河南是一个行万里路的好地方。”9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在豫视察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鼓励香港青年多来河南看看,共同促进豫港两地的繁荣与发展。

  从香港到河南郑州需要多久?霍启刚用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只需6个多小时。河南的“米”字形高铁网,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部省辖市的1小时经济圈,高效连通周边省会城市以及京津冀城市群的2.5小时经济圈,覆盖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经济区域的4至6小时经济圈。

  霍启刚说:“我上次来河南是十几年前,现在的河南变化很大。高铁的建设,把河南和香港的距离拉近了,我们来这边更方便了。”

  在红旗渠纪念馆,霍启刚拿出手机拍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个大字,这是红旗渠精神的内涵。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近10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了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当地“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

  “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也是第一次详细了解红旗渠修建的过程。”霍启刚感叹,红旗渠的修建很不容易,给他带来了很深的震撼。纪念馆里,纪录片《红旗渠》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响起,霍启刚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也依然需要这种敢于突破的精神,去发展我们的高新科技,去建设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

  来到红旗渠青年洞,看到这个由300名青年开凿出的伟大工程,作为全国青联副主席,霍启刚寄语青年,当代青年朋友肩负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来到这里学习,从红旗渠的故事中汲取力量,铭记先辈们的艰辛与付出,将他们的奋斗精神融入日常的工作。

  在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厅,霍启刚在钢刷实验区拿起钢刷,验证一块实验屏幕究竟有多么耐磨、抗划伤。小小的屏幕,满满的科技含量,令大家惊叹。“我们在河南看到了很多新科技,包括新能源汽车、通信设备、工业材料等。”霍启刚说,香港的科研可以和河南的工业进行结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霍启刚认为,河南的一些企业走在时代的前列,鼓励更多香港朋友参与到河南的发展进程中,推动两地迈向繁荣新篇章,为祖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河南日报要闻 02河南是一个行万里路的好地方(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看河南) 2024-09-10 2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