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在我省引发热烈反响

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河南日报》 (2024年09月22日 第 02 版)

  在新乡平原示范区太空水稻培育基地,水稻进入成熟期(9月20日摄)。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琮 摄

  □本报记者 张海涛 刘一洁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亚伟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我省广大农民和奋战在一线的农业工作者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农民最喜是丰收!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习近平总书记的祝贺和问候令人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叶县种粮大户张银垒是一名“90后”,对现代化农业生产有着真切的感受。“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益处,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加速推进,大田里农业设备一应俱全,‘一机在手’就能实时掌握庄稼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积温积雨等信息,水肥一体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拖拉机更让农业尽显‘科技范儿’,不仅方便了农业生产,还使作物产量增收10%左右。”谈起科技种田,张银垒滔滔不绝。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咱农民种地也能干出名堂,年轻一代更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潮中,种好咱的地,端牢手中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张银垒说。

  同为“90后”的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刘记森,作为一名毕业后投身农业生产的大学生,10年来亲身感受到了我省农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全程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传统农业迈向机械化农业、转向智慧化农业,种地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高大上,而且农民也越来越受到尊重。我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对我来说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责任。”刘记森说,“我为自己身为新型职业农民而自豪,我将坚守农业生产第一线,发挥自身优势,为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种地要想种得好,选种育种是关键。就在今年8月,省农科院张新友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在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对指导花生育种工作意义重大。

  “花生是世界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关于花生栽培种起源和其亚种间多样性的遗传机制长期没有定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生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品种改良。经过长期研究,我们利用353份花生种质资源的叶绿体和全基因组序列数据,揭示了花生的遗传进化规律,鉴定到了一批控制花生开花模式、荚果和籽仁重量以及含油量等关键农艺性状表现的关键基因和遗传位点。”省农科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郑峥介绍。

  “总书记的祝贺和问候让我们农业科研工作者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进一步加快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应用,选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绿色广适的作物新品种,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郑峥表示。

  “眼下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应该又是一个丰收季。”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村党支部书记秦天周看着地里丰收在望的花生说。南秦庄村有1800亩耕地,除了一部分设施农业,这个季节种的全是高油花生品种,夏季种的都是种子小麦,农业效益比较高。

  南秦庄村近年来还成立了资产股份合作社,通过“三权”分置解决了土地零散、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我们村还发展了‘阳光玫瑰’葡萄长廊、葡萄园,搭建了多处蔬菜大棚、养殖大棚。”秦天周说,“我们将牢记嘱托,向农业要更多效益,让农民得更多实惠,让农村越来越美。”

河南日报要闻 02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2024-09-22 2 2024年09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