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麦1860
豫花37号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
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河南入选产品
西峡香菇
内黄花生
杞县大蒜
柘城辣椒
灵宝苹果
正阳花生
水沟庙大蒜
淅川香花辣椒
制图/党瑶
插图/王伟宾
数据整理/刘一洁
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习近平
□于晴
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节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金秋景致展现出河南现代农业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河南是农业大省,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从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大粮仓、大厨房、大餐桌、大市场,是河南农业的优势特色和发展路径。河南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
在高基数上实现稳增长,提高单产很关键。河南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农田里汇聚起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创新力量。
大粮仓夯实农业强省的基础。做强做长农业产业链,成为打开传统农业大省跃升为农业强省的“开关”。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而让好产品拥有好市场,还需做强品牌矩阵。我省着力打造豫农优品公共品牌,进一步擦亮信阳毛尖、铁棍山药、酸辣粉等土特产亮丽名片,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食品品牌成为行业旗舰,锅圈、蜜雪冰城等新锐企业叫响全国,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带动更多乡亲们走上致富路,越来越多“河南味道”正香飘全国、走向世界。
一粒种,改变世界;一片田,承载希望。丰收图景令人振奋,丰收背后的智慧和汗水更令人敬佩,由大到强,河南农业强省建设步履铿锵。
大粮仓
深耕沃野 有力有方
□本报记者 刘一洁 见习记者 邓莫楠
河南很大,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每年调出原粮和制成品600亿斤以上;河南又很“小”,瞄准一粒种子、一块地,深耕沃野,孕育丰收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他指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也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牢记嘱托、担当作为,河南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今年河南夏粮总产量757.14亿斤,比去年增产47.13亿斤,占全国增量的65%,再次用实际行动交上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河南答卷”。
丰收的背后凝结着关关难过关关过的韧性与担当。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新时代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省粮食种植面积已经处于历史高位,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省粮食产能要达到1400亿斤以上。百亿级新跨越该如何实现?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
为此,我省印发了《河南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聚焦重点作物、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主体,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高产模式。“‘五良’融合,缺一个都不行。”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黄河北岸的封丘县荆隆宫乡,由于地处滩区土地分散、高低不平,有“好地”也有“孬地”,愿意种地的人很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后,“现在这儿都是成方连片的好地。”荆隆宫乡丁庄村的村民高兴地说。如今,我省已经建成86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让高标准农田经得起“回头看”,越来越多的“好田”将夯实粮食增产的根基。
育好一粒种子,我省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的若干意见》,并推动种业创新资源向“中原农谷”集聚,53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已入驻。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不断做强种业“芯”。
有了好种子,也要有好法子。粮食生长的全周期,全省各级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田管。与此同时,借助新型农业设备,播种用“北斗”,喷药用“大疆”,浇水施肥用滴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逐渐成为历史,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耕作能力不断提升。
“三秋”在即,舞阳县田园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朝锁又早早地开始检修机具,为秋收、秋种做准备。如今,全省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0.3万家,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2.6万家,各类服务主体发展壮大,带动小农户能力进一步提升。
保障粮食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河南粮食生产始于希望,结于丰盈。在政策支持、科技加持、人努力的多重作用下,“中原粮仓”的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成为国家需要时能产得出、供得上、靠得住的关键力量,“中国碗”里将盛上越来越多的河南粮。
种业强“芯” 粮仓丰盈
●种业振兴
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
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
玉米、花生、芝麻等育种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全省农作物年产种约46亿斤
年产小麦种子36亿斤、约占全国的38%
●技术支撑
2023年,河南通过推广玉米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
一喷多促等技术模式
全省多个玉米高产示范区单产突破2000斤
亩均增产25斤,总产增加19.6亿斤
目前,全省拖拉机319万台
配套农机具728万台,居全国第一位
大厨房
“头尾”衔接 有声有色
□本报记者 刘一洁 见习记者 邓莫楠
农业种植在源头,有效衔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做强一产是基础。
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灵宝苹果酸甜适中、香气十足,是我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之一。如何保持灵宝苹果种植优势,让灵宝苹果香飘世界,标准化种植尤为必要。
灵宝市永辉果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拥有6万亩左右订单基地,严格按照灵宝市制定的《灵宝苹果绿色生产99道工序》,统一对农户进行栽培技术培训。
“虽然灵宝苹果有深厚的种植基础,但栽培技术也要与时俱进。”该公司董事长常启超表示。该公司的订单基地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物联网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终端实时监测果园病虫害、温度、湿度等情况。同时,综合利用反光膜、水肥一体化、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为生产优质绿色苹果保驾护航。
以农业为起点,做强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龙头带动是关键。
枣仁派、枣片、红枣黑芝麻丸、红枣银耳羹……在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颗红枣衍生出几百种加工单品。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拥有河南新郑(2个)、河北沧州、新疆哈密、新疆阿克苏5大生产加工基地,通过规模化生产,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除了发挥示范带动、规模效益之外,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也不容忽视。三门峡渊博科技有限公司青椒酱的制作大有讲究。为了保留辣椒口感和颜色的最佳状态,螺丝椒成熟后1周内不再浇水,使辣椒水分适中,在制酱过程中采用全程低温炒制、低温蒸煮的工艺,产品的健康和安全有保障。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在稳定市场、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统计,我省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6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头部企业引领效应初显,为农产品加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走出田间走上餐桌,还需聚集一二三产业合力。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县域首位,国人餐桌上每4头大蒜就有1头来自杞县。一产联动二三产,做好保鲜、仓储、物流工作,畅通杞县大蒜销往全国、走向世界的通道。
河南省金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杞县第一个建大蒜冷库的企业,80多个冷库常年保持适宜大蒜储藏的温度和湿度,让大蒜安稳地度夏越冬。储好也要运好,该公司下设物流企业,数量充足的半挂车、板车、冷链用车为杞县大蒜走南闯北提供支持。如今,依托深加工技术,中牟的蒜粉、黑蒜等多种延伸产品也出口至全球各地。
近年来,我省编制《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等引领性文件,出台了《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累计创建9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做强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打通“头”“尾”之间各环节堵点,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河南美味的“食”力越来越强。
龙头带动 集群发展
2023年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26家
规模以上面及面制品企业910家
实现营业收入1155.4亿元
全省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495家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69家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2家,居全国第二位
大餐桌
特色美食 有滋有味
□本报记者 刘一洁
月圆中秋,朋友圈里各地的朋友都“晒”出了自家的团圆饭,很多餐桌上河南味儿飘香。
河南努力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国人的餐桌上有越来越多的“河南出品”。
稳供给,河南争当大食物观领跑者——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光照充足、降水丰富,水热配合良好,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除平原地形外,西部还有山区、丘陵等地形,我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打牢基础。
“油瓶子”拎得稳当当。
金秋时节,走进正阳县,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绿油油的花生地,种植大户黄磊种地种了近20年,见证了这里花生种植的变迁:“这里的土质本不适合种花生,省农科院为我们引进优质新品种,采用宽幅起垄种植方式等集成配套生产技术,花生种植实现了高产高效。”
如今,正阳常年花生种植面积170多万亩,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9%、全国种植面积的2.5%,“中国花生之都”名副其实。
“菜篮子”装得满当当。
济源位于太行之南、黄河之北,“中原农谷(济源)蔬菜制种基地”就在这里。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济源年产各类蔬菜种子480万公斤,蔬菜制种产业发展进入了种子基地建设的“国家队”。
走进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这里超过80%的大棚种的是黄瓜。“自从村里成立合作社,梅桥黄瓜品牌也越叫越响,我们的黄瓜不愁卖。”梅桥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说。
扶沟去年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蔬菜超过270万吨,我省蔬菜产业发展底气十足。
“肉盘子”盛得满登登。
肉产品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我国作为肉类消费大国,“肉盘子”的战略重要性与日俱增。河南猪牛羊禽各畜种均衡发展,饲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肉蛋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8%、居全国第三位,“奶瓶子”“蛋篓子”供应充足。
求品质,餐桌摆满优质“河南造”——
大食物观强调的食物系统转型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发展议题,目标不仅是为人们提供更充足的食物,更要提供健康、营养的食物,让人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
我省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建设完善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体系,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目前,全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总面积达1650万亩,标志着全省14.6%的耕地实施了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涵盖了粮食、油料、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
我省围绕多元化食物的保障和供给目标,借助优势资源,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从保障供给入手,完善构建涵盖粮油、蔬菜、养殖等领域的农业多元化生产体系,加快提升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以高质量为要求,大力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加强品牌塑造,实现人们对食物质量要求的升级。
满足数量,提升质量,河南顺应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实际行动践行大食物观,各地的餐桌上河南味儿越来越多。
食品优质 多元供给
2023年全省
蔬菜播种面积2699.1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
食用菌产量189.78万吨,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
中药材种植面积570万亩,居全国前列
生猪存栏4038.97万头,居全国第一位
均居全国第一位
油料种植面积2415万亩,产量703万吨
大市场
“豫农优品” 有颜有料
□本报记者 刘一洁
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信阳毛尖、杞县大蒜、西峡香菇、汝阳水果红薯、郏县红牛……具有鲜明河南特色的农业品牌不胜枚举,农业品牌的创建连接田间与市场,在品牌赋能下,这些土特产不仅上了餐桌,还被装进礼盒成为伴手礼,走入更多家庭。
建设农业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竞争力,是迈向农业强省的必然之路。作为河南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豫农优品”是代表河南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豫农优品”品牌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开拓农业大市场。
目前,我省拥有75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稳居全国前列,创建了35个国家级农业品牌、 1284个省级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格局。
河南农业品牌越来越多,品牌版图不断拓展,如何让品牌流量变价值增量?
搭建标准体系。制定完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评价标准;分品类、分步骤研究制定农业品牌全域标准,支持各地、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农业品牌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制定。通过标准体系搭建,规范并服务于农业生产,我省的农业品牌更多更优。
完善运营体系。我省严格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品牌”等智慧监管模式,将“豫农优品”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管理范围,推动实现日常巡查、产品质量追溯、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等全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完善我省农产品的运营体系,让品牌流量变成长久口碑。
我省印发的《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将以文化赋能、渠道建设、创意策划、品牌宣展、跨河越海五大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豫农优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力争到2026年,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1500个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以“豫农优品”为抓手,做好品牌建设,做强土特产文章,将让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走出河南,迈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河南品牌“豫”满天下。
唱响品牌 “豫”满天下
聚力打造“豫农优品”河南省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擦亮河南优质绿色农产品金字招牌
创建省级农业品牌1284个
培育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名特优新农产品360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