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然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使命,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高校应全力做好以下方面: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高校青年学生一定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坚定接班人,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对党和人民忠诚。高校要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大学生只有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增强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只有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看清前进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才能与时俱进,做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体现于全方位,融合于全要素,通过课程思政、榜样引领、红色资源、网络阵地等不同渠道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和执着,把理想信念体现在对党忠诚、立志报国、担当奉献、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上。
实施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程,就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着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二、加强师德楷模教育,引导学生做勇于创新开拓者
高校师资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高尚的品德情操、高超的专业技能和精湛的教学能力,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关键。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才能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活跃期和可塑期,教师的师德楷模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教师不仅要当好“经师”,还要当好“人师”,不仅要当好传递知识的“教书匠”,还要当好品行高尚的“大先生”。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每一位高校教师要争做师德楷模,以师德示范,以楷模育人,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塑造品格、拓展知识、提升能力和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利用科研平台和创新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做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高校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党和国家培养一大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立志报国的创新型人才,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实力量。
三、加强实践实训教育,引导学生做亲近基层奉献者
高校大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实践实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青年学生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更好地洞察社会、体悟民情,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实干家”,立志以真学实干精神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高校通过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社会帮扶等不同形式,让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接受洗礼和锻炼,感受基层工作的困难和艰辛,从而锤炼自身的意志和品格。引导青年学生亲近基层,亲近产业,不断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动基层快速发展。通过实践实训,才能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和人才对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引导有志青年到祖国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以充实基层发展和建设的人才队伍。
四、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引导学生做民族复兴报国者
高校加强大学生国情民情教育,使其深刻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情优势,不断强化国家认同。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巨大优势,拥有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但中国人口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共同富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这些问题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深化改革开放中逐步加以解决。通过国情民情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凝聚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复兴自信心。
高校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强化责任担当。通过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大纪念活动、红色基因传承、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强化国家认同、增进爱国情感,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引导学生把自身理想同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相结合,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之中,立志增长知识才干,报效祖国。
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国情民情教育,使其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时代要求和当代价值,树立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定信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