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景图。

①仕佳光子。

②天海集团。

③海骊镁合金轻量化产业园。

④中原光谷。
□张淑辉 王文书
2024年,在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昂首进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十强,顺利晋升二星级制造业开发区;连续两年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跻身“全国百强”行列。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奋进,以“经开速度”写就了一部奋发奋进的改革史诗,成为鹤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实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所有想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蓝图,充分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定扛牢“走在前、作示范”的重大使命,立志“二次创业”,发挥“三主”作用,围绕保持全国百强行列、保持全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十强“两个保持”目标,义无反顾担当起建设鹤壁工业核心增长极的发展重任,努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区。
聚力科技创新 展现新引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计划,引领带动全区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日益彰显。
创新平台厚积成势。全力搭建一流创新平台、高能级创新平台。2024年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31家,全市占比41%,是鹤壁唯一同时拥有省级中试基地和产业研究院的县区。其中,省光子集成芯片中试基地面向全国110家企业开展中试服务272项,申请知识产权16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全面叫响鹤壁中试基地品牌。
创新主体发展迅猛。健全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实施创新型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7家,全市占比40%;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40家,全市占比35%;全市仅3家创新型龙头企业均在该区,有力扛起了全市创新发展的“大旗”。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推动主导产业创新联合体全覆盖,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2.6亿元、增长53%。海能达项目获省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仕佳光子“密集型光波复用激光器项目”入选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专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88%、R&D经费投入强度达3.8%,均居全市首位。创新发展,正在开发区全面起势,成为高质量发展最显著的标识。
优化产业生态 培育新动能
坚持把做强重点产业链群、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开实践的关键任务,作为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企业培育成效显著,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做强汽车电子产业。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汽车线束、装备制造、模具加工、通信车改装等上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的生态体系,培育出天海集团、海昌智能、航盛电子、联明电器等一批行业龙头,汽车线束、连接器、车载智能网联系统等产品覆盖国内外主流车企和中国新能源汽车十强品牌,其中,天海集团汽车高低压线束等产品配套通用、一汽、上汽等著名车企,成为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区规上汽车电子电器产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比达到4.1%,科技贡献率达到8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5%,在部分细分领域实现了并跑甚至领跑,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品牌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天海电器连续4年获评省级头雁企业,天海电子、天海环球纳入2024年省级头雁企业重点培育库名单。
做优光电子产业。围绕打造光通信产业链,形成了以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为拳头产品,以光纤连接器、光纤光缆、高分子材料为支撑配套的光电子产业集群,培育出仕佳光子、威讯光电、思杰光电、安捷讯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仕佳光子是中国科创板上市公司,核心产品PLC光分路器芯片、AWG阵列波导光栅芯片、DFB激光器芯片广泛应用于城域网、数据中心、4G/5G建设等领域,成功获批2024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做大镁基新材料产业。按照“抓高端、拓终端”要求,实施海骊年产3万吨镁合金智能制造、明镁高强韧镁合金挤压、河北绿源年产40万辆镁合金便携式电动车等优链补链项目11个,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目前海镁科技成功获批2024年市级镁合金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昌宏镁业成功获批2024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深化开放合作 释放新活力
开放发展,是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显著标识。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改革作为干事创业、奋发奋进的生命线,始终把打造鹤壁对外开放新窗口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义无反顾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开放招商效果显著。始终坚持抓“龙头”带“龙身”,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实现优势产业聚链成群。围绕汽车零部件与电子电器、光电子和镁基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天海集团、仕佳光子、海镁科技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产业链全域开展招商,成功签约柳州冠能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高清线束、高压线束,苏州泽恒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光纤阵列、光纤跳线,安徽龙辰电子柔性直流电容器生产等延链补链项目,推动全区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122.6亿元;新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49.1亿元。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紧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盯紧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机遇,围绕专业园区、物理空间、产城融合等重点投向谋划全区重点项目。一以贯之践行“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0.1%,主导产业占工业投资81.7%,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18%。深入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上半年签约项目开工率71.4%、开工项目投产率76.47%、投产项目达效率100%。1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4%。1—6月,开发区入库“四上”企业14家,新入库投资项目28个、总投资10.6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9.7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解难题,推进“企业服务大综窗”、编制“营商环境地方标准”、“产业园区智慧政务驿站+专员跟进”等11项“微改革”举措,做到了全省“率先”或“第一”。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探索建立“项目建设全流程跟踪”标准化服务,定期开展模拟帮带、陪伴走流程,优化重塑审批流程,确定入驻大厅事项664项。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打造政策直通、要素直保、服务直达三大营商环境品牌,持续完善“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实行“实体窗口+干部包联”,服务企业和项目更加精准,驻企干部由142名扩充到334名,服务经营主体由160个扩充至361个,实现了服务专员、服务主体覆盖“双翻番”。先后获得“省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国家级功能区”“全市企业服务先进单位”“全市行政审批改革先进单位”“全市五位一体服务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加快产城融合 构建新环境
主导产业集群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风貌的变化,该区坚持以服务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十有”建设,外树形象、内塑品质,“内外兼修”正在成就经开之美。
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促融合。坚持“一城三园”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启动省道304线、225线开发区段建设,开工建设海河路东延、嵩山路北延等市政道路,启动总投资32亿元的永达商住片区改造、松江花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2亿元的人才公寓项目,打造宜业宜居产城融合样板。
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融合。着眼构建“制造在园区、服务在城区”格局,培育引进电子商务、数据托管、中介服务、管理咨询等平台企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律所等生产性服务业。
完善城市文体配套设施。按照“因地制宜、服务群众”原则,建成天逸游园、和谐广场等匹克球场10个;建成城东户外羽毛球场2个,新增公厕、淇河书屋各1座。高标准打造华夏北路樱花大道,大道长800米,累计安装照明灯具1000余套,设置“时光隧道”“中国梦”等系列景观小品,铺装广场、园路约500平方米,新增一条健康步道和多个活动场地,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好去处。
“新”意满满,方能描绘出新质生产力最美画卷。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紧盯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改革事项落地落实,因地制宜绘就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未来,该区将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引领,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智慧引擎”,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本版图片均由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