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一洁
10月9日,鹤壁市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内,一排排不同品种的玉米迎风挺立,穗穗金黄,等待“检阅”。
“你看我的地里,到现在玉米还是活秆成熟,叶子都还青着呢。”浚县种粮大户付太华流转的地就在此处。他今年一共种植了28个品种的玉米,别看品种多,但个个都是经过选育的良种。
“玉米良种攻关的目标就是机收籽粒玉米,不仅要求玉米要具备抗倒性,还要求籽粒含水量低。不过,这些标准都要建立在产量高的基础上。”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介绍道。
“普通的玉米亩产650至700公斤,‘吨粮田’放到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年,我地里种植的无论是哪个品种的玉米,都表现出比普通品种更好的高产性、稳产性。”前几天付太华地里的玉米进行了测产,亩产超1000公斤。“今年玉米生长期还是经历了挺多波折,但这些好品种的潜力大、抗性强,加上我们实施科学的配套技术,眼下看来,今秋又是个丰收季!”付太华既自豪又欣慰。
当天,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刘寨村的百亩方里也传来喜讯。“玉米新品种‘现代464’实收测产结果为:亩产1174.8公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绍江宣布。
据了解,这些表现优异的玉米品种是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高产多抗宜机收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项目取得的成果。
为全方位夯实产粮产油大省根基,扛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我省不断加大良种攻关力度。自2022年该项目实施以来,在科企协作的模式下,科研单位与企业优势互补,破解生产、科研“两张皮”问题。
“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发挥出了1+1>2的效果,联合攻关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卡点、堵点,选育出了一批高产、稳产、耐密、高抗的玉米新品种。”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道明表示,下一步不仅要推广好的品种,同时将投入更多的力量选育良种,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品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