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化符号载体作用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河南日报》 (2024年10月11日 第 06 版)

  □白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则是由各种语言、工具、建筑等物质和精神文化符号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痕迹。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同时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承、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成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载体。

  中华文化符号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统一。中华文化符号,作为几千年来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杰出代表,不仅象征着中国的形象,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基石,无疑是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符号。自诞生以来,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的漫长演变,尽管字体屡经变化,但其内在结构始终保持稳定。这种稳定性使汉字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核心载体,确保了古今文化的无缝衔接和历史的连续记载。当现代人阅读古代文献时,尽管语言上存在差异,但汉字的统一性使得识读变得无障碍,从而确保了中华文明历史的连续传承。

  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更深刻地揭示了其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在各民族的共同实践中,这些符号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例如,作为中华文化璀璨标识的中国四大发明源于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文化的深度交流,凸显了中华民族在科技领域的创新精神与卓越贡献。这些发明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印证了中华文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华文化符号,作为千年文明的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符号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更展示了其创新性,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都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连续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使得中华文化符号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文化符号彰显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统一。中华文化符号的形成,是随着各民族对历史进程中某些符号的反复使用与共同认可而逐渐成形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孕育出丰富而独特的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思想,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例如,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高效治理;汉武帝推崇儒学,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为统一的思想基石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历代王朝在国家治理上均强调中央集权、法制统一与民族和谐等原则,这些原则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发展。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赋予了中华文化广泛的认同与持久的生命力。作为这一融合过程的见证与产物,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承载了各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更深深地印刻下中华民族持续进步与发展的文化足迹。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与文化交流的通道,更是中华文化的历史标志。在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与西亚、中亚、南亚以及地中海地区的多种文明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互鉴,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和故事传说,都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胸怀与对不同文化的友善态度。

  中华文化符号的丰富多样,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仅体现在对共同价值观念的认同,更表现在对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同时,中华文化符号也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即能够吸纳并融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这种统一性与包容性的统一,使得中华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

  中华文化符号彰显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中华文化符号中蕴含着深厚的和平理念,如“和、合、仁、义”等思想,这种和平性不仅体现在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更表现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符号的和平性,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注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内涵,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与博大精深。这些符号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民族形象,更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例如,长城起初为防御外敌而建,但其存在本身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珍视与坚守。长城历经风雨,见证了中华民族和平与战争交织的历史,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象征。此外,自我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走过10余年光辉历程。这期间,“一带一路”从中国的单方倡议逐渐成长为广受赞誉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其全球影响力和实践成果显著。通过倡导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和平与合作的深刻追求。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符号的载体作用,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要举措。通过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与交流,我们能够让世界以直观的方式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多元的中国形象;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对中华文化符号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进而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着眼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日报理论 06发挥文化符号载体作用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2024-10-11 2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