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办学75年,培养学子30多万名

新乡学院:与祖国同行 与时代共进

《河南日报》 (2024年10月28日 第 03 版)

  新乡学院校门口。高峥 摄

  □文娟 苏辉

  在东方红的乐曲中诞生,在春天的故事里成长,在新时代奋进的号角中茁壮。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10月25日,新乡学院也迎来办学75周年的高光时刻。

  办学75年来,新乡学院从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到1992年更名为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的河南省示范性应用型大学。这座有着红色革命基因的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先后向国家和地方输送了30余万名优秀学子。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新乡学院的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斧启山林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爱国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建家园、兴国办学,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几经沉浮、初心不改,到改革开放初期延聘名家、扩校兴校,到新世纪初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教育学院三校合并、成功升本,再到进入新时代乘势而上、快速发展,学校顺应时代呼声,紧跟时代的步伐,走过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办学历程,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内涵建设的一次次跨越提升,取得了显著办学成绩,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校伊始蹒跚起步

  今日新院蓬勃发展特色明显

  1949年7月,改制于旧联合中学而成立的师范学校——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诞生,自此奠定了新乡学院办学之根基。1978年,学校设置中文、数学、理化、英语四科,基础教育所需师范专业基本建成,学校进入稳步发展和多学科建设时期。2007年,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三校合并升本,定名为新乡学院,至此开启了学校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力改革创新,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即:聚焦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紧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抓“五学”、提“两力”为关键点,牢牢扭住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报这个中心任务,统筹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凝聚力。

  经过一代代新院人的接续奋斗,新乡学院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璀璨——

  抓基础,提质量,育人环境不断优化。学校现占地面积1700余亩,教职工1908人,建有24个二级学院、18个科研机构、68个本科专业,9大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拥有1个国家级、12个省部级、44个市厅级科研平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学校先后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社科联研究中心;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教育部党建‘双创’样板支部”“河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等60多项荣誉。

  抓特色,立品牌,办学优势不断凸显。学校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主动对接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工科专业布局,补齐理科专业短板,推进交叉学科建设,创办全国首个本科层次3D打印学院,举办全国第一个专门培养3D打印人才的本科专业(增材制造工程专业),发起成立省内首家3D打印产业联盟。学校依托牧野文化深厚底蕴,积极开展牧野文化、中原农耕文明与黄河早期文明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工作,成立了中原农业文化遗产数智应用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学术专著和各类科研成果,在河南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抓内涵,促发展,育人质量不断提升。着力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育人”体系,实施“1241”创新引飞学业导师制(一个引领、两项规划、四种能力、一个目标),打造“7+”人才培养新模式(基本素养+、核心模块+、行业能力+、课堂教学+、课程学习+、创新引飞+、毕业证书+),建立毕业生“合格、优秀、卓越”三级评价体系,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00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96项,被SCI、EI、CSSCI等收录或转载论文1284篇,获得国家专利891件。《管理学刊》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抓机遇,迎挑战,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学校聚焦“中原农谷建设”和“542”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累计承担96项市级及以上重大科技专项,积极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发明专利授权40件,参与制定2项起重机国家标准和1项起重机行业标准,获批省级产业(行业)学院3个,与地方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合作研发出“蛟龙”号智能充放电装置等一批优秀成果,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与北京联合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榆林学院等国内兄弟院校,以及美、英、加、德、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开展友好交流合作,全力打造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对外合作交流新格局。

  砥砺传承融入地方

  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为新时代如何办好大学、如何培养好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

  10月25日,新乡学院在迎来办学75周年之际举办创新发展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传承发扬学校优良办学传统,为学校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溯精神之源、增发展之力,谱写学校更加出彩的新篇章。来自全国各兄弟院校的嘉宾共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乡学院办学75周年,携手共商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大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以“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为题,苏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芮国强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城院新实践”为题,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程瑜以“发展交叉学科,促进跨界融合——以医学人文专业发展为例”为题,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炎灿炬以“以诚信文化为基础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题,河南协致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赵章红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为题,在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分别作主旨报告,以全新的视角与见解分享他们的创新理论与实践经验。

  “新乡学院在长期办学历程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75年的风雨兼程,见证了新乡学院的发展壮大,也见证了一代代新乡学院人的努力与拼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曹克舜表示,希望学校持续坚持立德树人,聚力强基固本,更加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积极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自身价值。同时,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开放促进合作,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从我担任平原大学名誉校长这一刻起,就成为新乡学院的一分子,希望能为家乡、为新乡学院发展多做一点实事。”新乡学院前身之一平原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办时,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成勋为名誉校长,当天,90岁高龄的李成勋在现场感慨地说,“这次来到学校发现变化很大,学生精神昂扬、老师潜心从业,大家身上都有一股想让学校变得更好的劲儿,这种合力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底气。希望新乡学院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一点一滴扎实推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乡学院与新乡这座城市命运相联、相辅相依、共同成长。当前,我市正在紧盯‘两大跨越’、突出‘产业兴市’,超常规建设中原农谷,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布局,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新乡市市长魏建平在致辞中表示,今日之新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希望新乡学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在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地方发展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新乡学院院长王孝俊表示,回望75年的办学历程,一次次攻坚突破,一次次创新超越,一次次涅槃重生,在历史长河里积淀下来的是我们赓续传承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之精神,这种信念熔铸在一代代新院人的血液里,成为披荆斩棘、行稳致远的最大底气和最强动力。

  传承是最好的致敬,践行是最好的传承。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综合性大学,新乡学院始终坚持扎根地方办大学,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新业态,紧密对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形成五大专业集群,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进一步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凸显。如今,该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提升科研创新水平,推动学校办学层次迈上新台阶。

  “回顾历史,我们踌躇满志;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新乡学院党委书记孙功奇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创新举措,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努力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在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中彰显更大担当作为!”

河南日报要闻 03新乡学院:与祖国同行 与时代共进 2024-10-28 2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