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岭
前言:河南是中国白酒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底蕴、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以及独一无二的酒文化号召力。当前,豫酒振兴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豫酒独特优势究竟有哪些?如何发挥优势,讲好豫酒故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向上之路?本期我们特邀河南省文化产业智库专家组组长、豫酒文化大师郑泰森围绕上述问题和大家作一分享。
酒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农业文明的符号。在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更是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文化的精神产品。如何用大融合的理念、更宽阔的视野去审视和诠释豫酒文化?郑泰森认为有以下四个角度。
豫酒有料
中国是农业大国,河南是农业大省。这里地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流域,兼容南北气候,土地肥沃,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及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酿酒有三宝:高粱、小麦和豆类,也即中国“五谷丰登”中的前三位:稷、麦、菽。稷是高粱,麦是小麦,菽是豆类,历史上最早被中原引入驯化和栽培。夏代第六代国君少康即杜康,在树洞储存粮食时,粮食发酵成酒,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粮食酒即秫酒。河南也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酿酒制曲所用弱筋小麦皆产自河南,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厂家都在河南建有小麦种植基地。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依托,使之成为豫酒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豫酒艺高
传播推广中,酱酒强调“12987工艺”,浓香酒突出窑池悠久,清香酒宣传地缸发酵,都在生产环节做文章。但酒文化要化“工”为“艺”,把生产过程升华为文化表达,“工”“艺”并举,“艺”为引领。这方面,豫酒是历史的引领者。
北宋元丰六年,理学大师程颢出任汝州酒监,即收酒税的官,全州共设十个酒务,就是征收酒税的机构,主要在宝丰境内。在宝丰,程颢将理学的精髓运用于酿酒过程中,把“阴阳调和、五行平衡、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选料、制曲、蒸粮、摊晾、入缸、蒸馏”六个环节,形成系统、规范的白酒酿造工艺,被后世称作“程氏六艺酿造法”,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宝丰酒的核心竞争力。
用豫酒文化引领豫酒振兴,要深入探寻酒生产过程中的“工”和“艺”,把完整的工艺进行文化表达。
豫酒形美
酒与消费者见面的形态首先是酒瓶,所以,酒瓶不是普通的包装,它是酒的文化内涵给人的第一印象。
酒瓶作为酒的品牌符号,其形态价值的形成是在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初期不带文化象征,但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成为一个典型文化符号。如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等,人们仅凭酒瓶形态就知道是什么品牌。
在酒的包装形态上,豫酒应走仰韶彩陶坊之路,从外在开始,突出酒的文化特征——品牌名称突出文化含量,又有与之相匹配的包装形态,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仰韶彩陶坊。同时包括赊店青花瓷以及酒祖杜康、国色清香宝丰以及皇沟馥香等代表性独特瓶型都成为各自产品品牌符号,被大家熟记。
豫酒有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名气和名声是两个关键词。中国人重名声、重名气胜于一切。酒作为一种兼具物质和精神双属性的产品,尤其如此。若论酒品牌的历史文化价值,首推杜康。
有酒祖杜康加持,再加上曹操褒扬,没有哪个品牌能比,关键是如何把历史文化价值变现。仰韶彩陶坊以仰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几十年积淀,借仰韶文化扬酒名,仰韶文化也通过仰韶酒的渠道,从历史和考古领域走进千家万户,走出一条后来居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