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歌
初冬的一天,踏着满地黄叶,我们一行人到中国摄影小镇(云阳)云钢影像艺术馆去参观。艺术馆有400多平方米,集科普、展览、交流、收藏、研究、研学等于一体。
我满怀好奇走进馆内,穿梭在一条由时光与艺术交织成的长廊,与一幅幅作品对视,与新旧时光对话,我被独特的光影、色彩、线条、形状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深深震撼与沉醉!我惊异又恍惚,仿佛被奇幻的力量托举着上升,天空阳光灿烂,大地鲜花盛开……
这里共有1500余件(幅)摄影作品及实物展品,分为云钢历史沧桑变迁中的图片、实物展,老相机、摄影出版物等实物资料展,世界摄影简史、中国摄影简史展,中外摄影名家、名言、名作展。从早期摄影艺术诞生时的粗糙影像,到如今各种风格鲜明独特的优秀摄影作品,在馆内都有细致呈现。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世界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庄肃的目光注视着远方,思怀致远地幽幽道来。他的代表作《月亮和半圆山》《沙海》等,一直为世人称赞……在艺术馆,我有幸跟中外众多摄影名作相遇:多萝西亚·兰格的《移居的母亲》,爱德华·韦斯顿的《青椒》,皮特·特纳的《黎明》,优素福·卡什的《怒吼的狮子》等,还有中国摄影大家郎静山的《鹿苑长春》、张印泉的《力挽狂澜》、吴印咸的《艰苦创业》《呐喊》、郑景康的《丰收》……他们的作品风格或古典或时尚,或写实或抽象,或浪漫或超验……作品是摄影家的灵魂投影,映照出不同文化、时代和个人的不同理解和追求,通过摄影家们独特的视角和极具风格的镜头语言,展现了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与深刻内涵,是他们对生活更高维度的审美。他们用镜头捕捉世间万象,作品中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有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更有对世间万物的深情热爱、梦想和感悟!
无论是壮丽的山河质朴的人物,还是那些稍纵即逝的奇妙瞬间,都在作品里熠熠生辉。摄影家们用其独特的视角和发现,为我们揭开了生活中被忽略的美。
影像艺术馆用一个展室,展出本地摄影家张金敖的近60幅摄影作品,充分展示了他66载风雨兼程人生路,45载捕光捉影快门情。张金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南阳当代摄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是著名的民俗文化摄影家,他顶霜冒雪、餐风饮露行走在野外,为捕捉心中的影像曾摔倒受伤。他的镜头下,遍布斑驳的墙壁、熙攘的人群、古树村落、春花秋草,质朴与华美、多元与纯粹、烟火与诗意、壮阔与细微,凝定成永恒的瞬间。他生前期待能早日建成影像艺术馆,曾多次来现场指导,可惜馆未建成人已病逝,唯有墙上的照片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
照片里的张老师慈祥微笑着,目光望向参观者,我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满室的宁静与回忆,沿着他光影中的踪迹,我感知到他的温度与气息。光影长留,思念无尽。
伫立在艺术馆光影交错的空间里,我的目光久久凝视着影像艺术馆馆长朱付新,他最初动意建馆、并为之不懈努力。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首席代表、南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摄影作品和摄影文论不断刊发于名刊大报,多次获奖,但他低调谦逊,冰心一片,云淡风轻……
身为从小镇走出的大家,他很想力所能及为家乡做点儿事情。建造影像艺术馆的想法甫一提出,就得到云钢社区领导的赞同和全力支持。从改建老房着手,一点点做实,终于有了影像艺术馆。省摄影家协会的领导还将珍贵书籍捐献该馆。望着那厚厚的书籍和精美的摄影册,我们都心存感激和敬意。
有些寒凉的风,时断时续刮过,我的心如沐春风。影像艺术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来自浙江、陕西、湖北、甘肃、广东、珠海、安徽、山东等省市众多的摄影家、影像艺术爱好者。已接待省内多家研学团的研学活动,艺术馆已成为此地重要文化地标,这对提升小镇的文化品位和形象,促进文旅融合、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翻开馆内的留言簿,众多留言中有一条是“影有音声如鹿鸣,像自心生映桃花。”挚爱乡村与影像艺术的人们,期待您来此地感受、浸染与体悟。
有摄影家曾言:“对于伟大的摄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走出艺术馆,我也很想拿起相机,学习成为一个怀抱深情“写光”的艺术家,用光线和色彩创作一幅幅动人画作,用镜头下的瞬间,承载永恒。